呋喃唑酮在草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检测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呋喃唑酮的药效及其药代动力学与残留检测进行了系列研究。首先进行了呋喃唑酮对三种草鱼致病菌ST78-3-3,58-20-9,56-12-10的体外抑菌效果实验,测得该药对三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8μg/ml,128μg/ml,128μg/ml。 其二,建立了测定草鱼血浆及组织中呋喃唑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该法灵敏、简便、准确。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呋喃唑酮平均相对回收率分别为89.2%、85.7%、70.9%、72.1%。其日内与日间相对偏差分别为(5.87±3.12)%、(6.12±4.18)%,可满足呋喃唑酮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引起两倍基线噪音的药量为最低检测限,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μg/g,可满足药物残留检测要求。 其三,在25±0.5℃水温条件下,按60mg/kg的剂量给平均体重为65±10g的草鱼单次和多次灌服呋喃唑酮,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用药后不同时间血浆、肝脏、肌肉、肾脏中药物浓度,采用MILLEMNIUM32工作站处理原始数据,然后用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对药物的吸收、分布、消除及组织残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单剂量口服呋喃唑酮在草鱼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速率吸收开放性二室模型,在血液中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 3.7569μg.h/ml,Cmax 0.5176μg/ml,T1/2α1.5249h,T1/2β22.8632h,Tpeak 2.2296h,K101.0158h-1,K12 0.1249h-1,K21 0.0654h-1,给药后72小时在肌肉与血浆中检测不到药物;2)多剂量口服呋喃唑酮在草鱼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速率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UC 2.3182μg.h/ml,Cmax 0.850μg/ml,Ka0.5515h-1,K 0.0936 h-1,T1/2ka1.2565h,T1/2k7.4308h,Tp 2.8732h,药物在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消除时间分别为:3d、15d、20d、20d。 本研究结果表明,呋喃唑酮对引发草鱼常见病的三种致病菌药效低而在鱼体内残留时间长,这为我国在水产养殖中禁用呋喃唑酮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仿刺参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当海水温度升高到一定范围时会进入夏眠。夏眠过程延长养殖周期,增加养殖风险,是仿刺参研究领域的热点。FoxO(Forkhead box O)作为转录调节因子,在
淋巴囊肿病是一种发生在全世界范围的常见的鱼类皮肤病,由淋巴囊肿病毒引起。患病鱼体表长满皮肤瘤状和菜花状的赘生物,面目可憎,丧失市场价值,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分离培养淋巴
在受到高强度的捕捞压力和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下,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中一些优质高营养层次的渔业资源相继衰退,渔获物大幅度下降,而如鳀鱼(Engraulisjaponicus)、黄鲫(Set
2003年印度洋鸢乌贼探捕中发现,使用原北太平洋鱿钓的作业技术钓捕鸢乌贼时,脱钩率较高,机钓脱钩率平均达45%以上,手钓脱钩率也在7%~12%间。本文结合2004年与2005年的调查资料,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