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惯性分选和确定性侧向位移的肿瘤细胞多级分选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j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肿瘤细胞从恶性肿瘤上脱落,进入人体循序系统中并迁移到人体的其他器官,形成癌症转移和扩散,最终导致大多数癌症患者死亡。从外周血中分离罕见的循环肿瘤细胞被认为是一种无创的液体活检技术,对于癌症的治疗效果评估、个性化治疗、癌症的早期诊断及癌症药物的筛选研发等临床应用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人体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数目极其稀少,平均每十亿个血细胞才有一个循环肿瘤细胞。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实现循环肿瘤细胞高精度、高通量的分选。在结合本课题组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惯性螺旋分选技术,并且将其与确定性侧向位移技术进行集成,既保留惯性螺旋分选技术高通量的优势又添加了确定性侧向位移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分选精度。最后,结合本课题组的薄膜的激光切割及键和工艺,实现螺旋结构的多核叠加,再进一步提升通量。本文取得的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研制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加工简易、高通量的双入口惯性螺旋芯片,成功完成了从稀释全血、裂解全血及临床样本(胸、腹腔积液)分离出多种肿瘤细胞的工作。利用不同直径的聚苯乙烯微球来模拟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肿瘤细胞,验证芯片分选性能并探究可以实现肿瘤细胞分选的流速范围。根据微球分选所确定的流速范围,分别对血细胞、肿瘤细胞进行分选,进一步验证芯片性能的同时确定分选的最佳流速。将最佳流速应用于稀释全血掺杂较高/极低浓度多种肿瘤细胞样品、裂解全血掺杂样品及临床真实样品(胸、腹腔积液)的分选。经测试显示,较高掺杂量下,芯片对血细胞移除率大于99.60%,对三种肿瘤细胞的回收率大于99.99%,纯度在16.87%-20.31%之间。在~500 cells/ml的极低掺杂量下,肿瘤细胞纯度降到4%-6%左右。对于临床样品(胸、腹腔积液),肿瘤细胞的检出率为100%,纯度在2%左右。(2)针对双入口螺旋结构分选精度较低,研制了一种集成双入口螺旋与确定性侧向位移的分选芯片,高精度地完成了从稀释全血、临床样本(胸、腹腔积液)分离出肿瘤细胞的工作。鉴于双入口螺旋流道芯片分选通量及肿瘤细胞回收率两大指标上取得较为出色的分选效果,为进一步提高芯片分选性能,将具备高分选精度的确定性侧向位移与双入口螺旋结构进行集成,利用两级分选从而提高肿瘤细胞纯度。通过分选与细胞尺寸相近的聚苯乙烯微球,验证芯片分选性能,经测试发现,集成芯片对微球的分选达到近乎完美的分选效果,15μm微球的回收率~100%,纯度~100%;开展细胞分选实验,将DFF+DLD集成芯片应用于稀释全血掺杂较高/极低浓度多种肿瘤细胞样品、临床真实样品(胸、腹腔积液)的分选。经测试,相较于双入口螺旋芯片,DFF+DLD集成芯片对血细胞的去除率达到99.9%以上,肿瘤细胞纯度在较高掺杂量下提高到~60%,极低掺杂量下为22.23%;对于临床样品(胸、腹腔积液),回收液中肿瘤细胞的纯度提高到22.16%。(3)为满足循环肿瘤细胞快速分选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芯片通量,研制了一种集成四核螺旋、蛇形预聚焦、确定性侧向位移的多级分选芯片。利用薄膜芯片易于堆叠的优势,对双入口螺旋结构进行四核的叠加从而提高芯片通量,引入蛇形流道实现流道中微粒规则排布,再利用确定性侧向位移实现细胞的精确分选。对构成集成芯片的四核螺旋分选单元、蛇形聚焦单元、确定侧向位移单元分别进行分选性能和通量的验证,从而确定集成芯片的最终结构为四核螺旋+两核蛇形预聚焦与确定性侧向位移。开展细胞分选实验,将四核螺旋+蛇形预聚焦+确定性侧向位移芯片应用于稀释全血掺杂较高/极低浓度多种肿瘤细胞样品、临床真实样品(胸、腹腔积液)的分选。经测试,与DFF+DLD集成相比,该芯片对血细胞的去除率到达99.99%以上,通量提高4倍,肿瘤细胞纯度在较高掺杂量下提高到90.57%,极低掺杂量下为~75%。对于胸、腹腔积液,肿瘤细胞的纯度提高到~60%。
其他文献
单片智能功率芯片具有高低压兼容、集成度高以及寄生参数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中小功率家用电器领域。厚膜绝缘体上硅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Silicon-on-insulator Lateral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s,SOI-LIGBT)器件常作为单片智能功率芯片中的输出级器件,驱动电机等负载。当电机负载处于非正常工作时,厚膜SOI-LIGBT器件将面临雪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从“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转变,我国在深化行政机构改革的基础上,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在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后,城管部门开始拥有了执法的自主权,但在某些专业领域仍需联合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共同解决城市治理方面的问题。城市规划认定函复行为,产生于改革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背景之下,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行政执法部门的函请对相关建筑设施的性质
作为一类新型二维材料,MXenes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高金属导电率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等优势,近来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目前,MXene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碳化钛,鲜有对氮化钛(Ti2N)的研究。因此,本文围绕Ti2N的制备及其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制备了Ti2N纳米片,电镜等表征结果表明它具有单层或少层的结构,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备了金-氮化钛(Au-Ti2N)复合纳米材料,
镁合金由于其在人体内过快的降解速度并不适合直接作为生物医用材料植入人体内,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表面处理。此外,现有的镁合金体外模拟降解实验大多为静态浸泡降解实验,而人体实际生理环境会对服役的镁合金器械产生低频动态载荷作用,并直接影响其降解速率和降解机制,因此,研究模拟生理应力环境中镁合金及其涂层的降解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AZ31B为主要研究对
目的:观察术中是否加用补片修补对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术后疗效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通外科收住的因食管裂孔疝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自2017年3月起开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队列研究,截至2019年12月共计纳入病例数69例,患者均行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加胃底折叠术(短松Nissen术式),自然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术中单纯缝合修补裂孔,B组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和新兴医疗理念的兴起,医用可降解植入材料,特别是可降解金属材料,正逐渐成为医用植入材料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继镁基和铁基材料之后,锌及其合金凭借适中的降解速率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发展成为另一种极具潜力的医用可降解金属材料。然而,纯锌较差的力学强度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合金化元素,使锌合金强度提高的同时,又不显著的牺牲(甚至提高)其塑性和加工性能——使细丝
背景:本文与扬州大学合作,课题来源于江苏省2015年科技计划项目(BE2015711):受限空间中基于虚拟映射和触觉反馈的颌骨精确手术导航。由中大医院提供患者头部CT扫描数据,扬州大学自主研制的软硬件系统进行模型实验。随着人们爱美和崇尚美的精神需求地日益增加,对面容的整形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要求改善下颌角肥大,塑造“瓜子脸”的求美者日益增多。下颌角截骨手术效果明确,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口内入
目的:通过对肝细胞肝癌患者实施门静脉栓塞或结扎的二步肝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预先门静脉栓塞或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及残余肝增长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胆胰中心采用门静脉栓塞或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治疗肝细胞肝癌16例,其中无肝硬化病例9例、肝硬化病例为7例。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手术前后预计残余肝体积、肝功能指标(
癌症的精准识别诊断是其有效治疗的关键。我们课题组提出的癌细胞或其病变组织的原位合成生物自组装成像的新方法具有低成本、精准高效且生物友好等特点。外泌体是从不同类型的细胞中释放的细胞外囊泡。直径为100nm左右的微型囊泡外泌体目前在各相关学科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作为疾病诊断与治疗工具,外泌体可作为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诊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外泌体的性质与释放它的细胞类型与环境密切相关。外泌体含有大量蛋白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脂质沉积、进而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最终引发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严重且复杂的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opnea syndrome,OSAS)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由于当冠心病合并OSAS时会显著加重患者病情,严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