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话题,政府在城市垃圾处理上的投资力度越来越高。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开始侵入到农村,村民的居住空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有些农村投入基础设施建立垃圾处理站,试图像城市一样实行“收费条件下的集中处理”,然而却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何在?本文认为与农村居民的复杂特征及行为有关。因此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淅川县15个村庄的实地调查,在统计描述基础上用logistic方法研究农户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能够深入了解农村的垃圾处理服务体系、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及要求,揭示影响垃圾处理支付意愿的深层次原因,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全文一共包括6章,第一章是导论,论述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可能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是研究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主要介绍了公共物品理论和条件价值方法;第三章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第四章根据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的环保意识,并从农户的角度出发对农户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进行了统计描述;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在上一章分析的基础上,用Logistic回归模型做实证分析,寻找对农户支付意愿影响显著的因素;最后一章针对实证分析结果,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支付意愿较高,有73.4%的农户表示愿意支付垃圾处理费,平均每户每月最多愿意支付的费用为6.38元。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纯收入以及家庭目前在学人数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有正的显著影响,户主健康状况、家庭人口规模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有负的显著影响。与以往的文献相比,本文的结论表明户主年龄对其支付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有悖于以往认为户主年龄对支付意愿有着负显著影响的结论,我认为这一结论更能说明问题,因为随着当今知识来源的多渠道化,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学习机会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另外,通过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服务的公共物品特征,本文认为,解决生活圾处理问题仅靠农户的参与还不够,政府的参与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