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生态及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在国际世界中频繁被提及,而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严重,反常的天气状况时有发生。以中国为例,近两年来沙尘暴天气开始从以北京为主,逐渐向其他省份蔓延;雾霾天气时有发生,有的地区全年雾霾天气甚至超过了200天,这种异常的天气状况开始让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低碳、环保不再是学术用语。那么,从社会发展的整体角度来讲,如何在经济与生态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既保全了生态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就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三峡库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在三峡工程的建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近年来,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但同时经济带来的生态及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如何才能在现有条件下,达到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呢?本研究以巫山县为例,对三峡库区县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本研究的研究重点;从三峡库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着手,分析经济、生态、移民因素对三峡库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并着重分析经济与生态的优势性;在以往研究成果和调查访谈中构建县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制约县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典型县域生态环境制约下经济发展的模式、策略,为巫山县未来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三峡库区经济发展速度较为明显,巫山县在生态环境中的优势有利于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2)三峡库区县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含有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两个方面,其中生态环境系统包含人均公共绿地等9个指标,经济发展系统包含GDP总值、人均GDP等12个指标。(3)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其中重庆市与巫山县均属于同向性协调发展,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