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的中长期目标,是成为西部区域经济增长极。且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2011年GDP增速更是名列全国第一。然而,重庆经济增长是否能够在未来长期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是否能够成功凸显经济增长极地位以带动整个成渝经济区、甚至大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经典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创新才是为经济保持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的源泉,而要提高重庆市的创新能力,就必然需要其创新体系中各个层次、各要素之间保持协调。所以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分别引入产业创新和区域创新系统,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市产业创新关键因素的协调性进行评价,以寻找到现阶段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进而提出提升重庆市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的相关建议。本文针对重庆市产业创新关键因素的协调性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从内外部多个层次界定了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的概念范畴,并引入区域创新系统扩展产业创新与其联系;(2)在明确了两个系统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以此提出重庆市提升产业创新协调性的主体与客体条件;(3)基于理论模型,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将其量化,采用2000年至2009年的数据,使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重庆市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进行实证评价;(4)根据实证结果,针对重庆市实际情况以及实现协调性的主体客体条件,揭示重庆市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1)重庆市现阶段正处于产业创新动态循环系统中的高度市场创新阶段,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水平相对滞后;(2)由于缺乏成熟的产业创新的平台,产业创新内部各个功能要素之间、外部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主体要素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3)作为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组织,其创新动力在该阶段极度匮乏。(4)政府科技投入和教育投资所占财政支出比例相对其他省市较低,导致区域创新系统自身发展的局限性,进而导致复合系统的低协调性水平;(5)重庆市在技术市场的服务和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尚不成熟,大学及科研机构的新专业和新领域的研究没有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产业创新缺乏足够的创新人力资本推动。本文建议如下:(1)加强产业创新与区域创新系统之间的融合,避免“木桶效应”;(2)加大教育与科技投入,积累资本,提升创新动力;(3)进一步发挥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提升平台建设效率;(4)深化产业创新协调性的理论和实践,提升重庆市产业创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