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指女性青春期发病,延续整个育龄期,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紊乱性代谢综合征,也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最主要原因,众多文献报道PCOS占生育年龄妇女5%~10%,占不孕患者的30%~40%,占无排卵性不孕妇女的50%~70%[1]。PCOS主要组织学特点是小卵泡数目过多,PCOS卵巢内窦前卵泡的数量是正常排卵女性的6倍,卵泡数量的增加的原因是始基卵泡,初级和次级卵泡过度生长,多囊卵泡的存在分泌过多的雌二醇,使PCOS患者FSH处于低水平,所以卵泡发育停滞。PCOS的主要特征以月经周期不规律,多毛,肥胖,座疮,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持续无排卵或稀发排卵为主,对其进行促排卵治疗,并指导同房妊娠是目前解决PCOS不孕的最主要方法和首选方案。 枸橼酸氯米芬(clomiphenecitrate,CC)是PCOS中选择最普遍的促卵药物,应用50余年来,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使用CC6个月经周期累积70%~80%的患者排卵,35%~40%可以妊娠,CC是一种通过拮抗雌激素受体,发挥负反馈作用,刺激垂体释放更多的促性腺激素,促进卵泡发育成熟,达到妊娠目的;但它同时占据了宫颈组织及子宫内膜组织上的雌激素受体,拮抗雌激素作用,使宫颈粘液变少,增稠,精子难以穿透,亦可使子宫内膜窗口期发育缓慢,干扰胚胎着床,使妊娠率下降;同时,仍有约20%~55%PCOS患者对氯米酚抵抗,降低周期妊娠[3]。所以,临床需要寻找一种可以替代枸橼酸氯米芬的药物来改变PCOS患者促排卵药物单一的状态,以提高妊娠率。 来曲唑(Letrozole,LE)是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具有高度特异性、高效性,可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通过中枢和外周作用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与氯米芬相比,半衰期短,不影响雌激素受体的特点。国外自2001年[4]初次将来曲唑应用于CC抵抗的病例,并取得成功以来,国内外多家生殖中心均开始研究LE在PCOS中促排卵疗效。 本研究采用来曲唑促排卵,并与CC诱导排卵进行比较,研究来曲唑在PCOS不孕症患者中促排卵的效果,探讨来曲唑是否可以作为枸橼酸氯米芬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诱导排卵的替代药品。 资料及方法 1.对象选择平顶山计生科研所不孕不育门诊2011年12月-2014年4月就诊的符合2011年中国PCOS标准的259例需要进行促排卵指导同房试孕的患者,年龄为22-37岁,平均28.5±2.6岁。征得患者同意后纳入研究中。 2.方法 2.1分组来曲唑(LE)组130例,枸橼酸氯米芬(CC)组129例。 2.2药物LE:2.5mg/片,CC:50mg/片。 2.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促排卵前均使用口服避孕药预处理三个月经周期,于月经来潮第三天抽血测定FSH、黄体生成素(LH)、T和E2的血清浓度,比较LH/FSH是否恢复正常,第5天始口服促排卵药,或者来曲唑2.5mg/天或者枸橼酸氯米酚50mg/天,共5天,超声监测并记录卵泡发育及内膜变化,HCG注射日E值,卵泡数,内膜厚度及类型,宫颈粘液评分,统计排卵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妊娠率,多胎率,妊娠者随访妊娠结局。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BMI及基础性激素及指导同房比率方面,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来曲唑组宫颈粘液评分,子宫内膜厚度,优于CC;肌注HCG日,来曲唑的E2水平显著低于枸橼酸氯米芬组;来曲唑组未发生OHSS,枸橼酸氯米芬组OHSS发生率为2.32%(3/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轻度,一般治疗后痊愈。两组排卵率,妊娠率,自然流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组未出现多胎妊娠,而枸橼酸氯米芬组多胎发生率为9.75(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来曲唑有较好的促排卵作用。周期排卵率、周期妊娠率、自然流产率与枸橼酸氯米芬相似。 来曲唑有更接近自然周期的单卵泡募集选择优势,有较好通过的宫颈粘液和更易植入的内膜容受性,可以作为枸橼酸氯米芬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诱导排卵的替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