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蓬勃发展,用户数的迅速增长、业务向高速率多媒体化的发展与频谱资源的严重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种反差推动了更高频谱效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迅速成熟和商用,同时也推动了3G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演进,形成所谓E3G。
本文主要针对E3G通信技术、3G核心网业务系统的发展,结合作者本人的实际工作,对E3G的主要调制技术OFDM、3G的系统间干扰、接入控制以及核心网演进与基于IMS的融合业务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可以归纳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概率分布进行变换的OFDM峰均比降低算法,在这一算法中,以峰均比很小的标准化幂分布为目标,对OFDM信号的幅度进行变换,实现了峰均比的降低。仿真结果表明,新提出的基于分布变换的算法可以获得很好的综合性能。同时,本研究还提出了以传输信号时射频放大器消耗的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ConsumedSignal-to-NoisepowerRatio,SNRC)作为目标函数,来权衡包括分布变换在内的时域信号畸变类峰均比降低方法中峰均比降低性能和误码率性能相互矛盾的问题,消耗的信噪比达到最小的变换函数将是最优的。仿真结果表明与未经过任何处理的原始信号相比较,采用最优变换函数的基于分布变换的峰均比降低方法可以获得2dB左右的SNRC增益,也就是系统的功率效率比原系统提高近58.5﹪。
2.对OFDM自适应调制算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经典的贪婪算法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预分配方案。采用预分配方案的贪婪算法分为预分配和迭代分配两个过程。在预分配过程中,信道状态较好的子载波将被优先考虑,然后通过迭代分配进一步的将总发射功率降低。仿真结果表明,带预分配方案的贪婪算法所需的功率与经典的贪婪算法是一致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经典贪婪算法的复杂度。
3.提出了一种3G系统的鲁棒的快速自适应调整功率接入门限目标值的呼叫接入控制(A-AC)方法,该算法依据当前网络实时业务用户的服务质量,对允许用户接入到网络的功率门限进行自适应的控制,以避免网络中的干扰过量。仿真结果表明:(1)系统达到满意度因子目标值所需的响应时间足够短,功率接入门限调整速度足够快,其自适应性可以使系统从网络质量极坏情况下快速回复;(2)网络话务量一定的情况下,网络中实时业务用户的满意度因子收敛于目标值0.95左右,网络满意用户比例在0.94-0.96之间维持稳定;(3)保证用户要求的QoS,其性能独立于初始参数设置,增强了整个系统的鲁棒性。
4.对PHS、TD-SCDMA等TDD系统的信号对WCDMA系统的干扰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具有间歇性发射特点的TDD信号对WCDMA系统干扰的表现进行了仿真。通过PHS、TD-SCDMA信号对WCDMA的影响的理论分析、仿真和对实际设备的实验和测试,提出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隔离度要求。研究结果表明,PHS和WCDMA系统是可以共存的,对于存在的少量干扰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天线或增加滤波器来解决。共存条件下部分TD-SCDMA基站可能会对WCDMA基站造成干扰,这种干扰可以通过降低TD-SCDMA在WCDMA上行频段内的杂散或者通过网络的优化来解决;而在共站的情况,干扰的问题主要可能出现阻塞和互调,主要通过相应的站址工程来解决。
5.介绍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技术特点和系统架构,分析了业务交付平台(SDP)与IMS的关系,分析了基于IMS的固定移动融合(FMC)的优越性,以IPCentrex业务为例对融合业务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并用构建的实验系统进行了试验和测试,初步验证了基于IMS的融合业务的解决方案是可行的,而且IMS的统一控制和水平结构比传统的垂直网络结构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