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使我国老年人数量激增,出现老年人口占比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等问题。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逐渐引起人们重视。老年人由于自身衰老而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社会角色也发生极大转变,容易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抑郁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都有极大的影响,如何预防和缓解老年人抑郁、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范式,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支持网络是以家庭支持网络为核心,由社区、组织、国家支持网络等为同心圆构成的社会支持格局,这一视角为研究老年抑郁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选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运用描述性统计和OLS回归等方法对家庭、社区、政府和社会等不同层面的社会支持对老年抑郁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且对这种影响是否存在城乡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整体上抑郁水平不高,社会支持状况较好。从控制变量上看,女性、文盲或半文盲、无配偶、有慢性病、自评健康较差、人均家庭纯收入较低的农村老年人抑郁水平更高。研究结论包括:第一,家庭支持对老年抑郁的影响得到部分验证。在家庭支持中,与子女见面越频繁,关系越亲近的老年人抑郁水平更低,而子女提供生活照料的老年人反而拥有更高的抑郁水平。第二,社区支持对老年抑郁的影响基本得到验证。在社区支持中,社区感情、邻里互助感、社区公共设施状况和社区治安状况越好的老年人抑郁水平越低。第三,政府和社会支持对老年抑郁的影响得到部分验证。家庭接受政府补助和社会捐助的老年人抑郁水平更高。第四,不同层面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在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子女生活照料、社区治安状况、社区环境状况和政府补助等因素上。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对家庭、社区、政府和社会等不同角度提出预防和缓解老年抑郁的相关对策和建议:1.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应当强调尊重老年人自主选择权,督促家庭为老年人提供符合期望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2.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发掘、整合并调动社区各方资源,促进社区支持环境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精神卫生服务发展。3.社会工作者既要做好政策倡导,督促政府建立健全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拓宽社会保障的广度和深度;又要积极参与老年精神卫生服务和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