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命题不仅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中影响深远,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中也具有重要地位。黑格尔的命题仍然是当下这两个领域讨论的核心话题之一。黑格尔主张“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承认艺术是精神自我认识的一种方式,艺术具有真理性,艺术是精神自由的表达。与此同时,黑格尔还提出“艺术终结论”命题,主张当精神发展到最高阶段时,艺术成为了“过去”,哲学以其概念思辨扬弃了艺术的直观形象,成为揭示真理的最高方式。由此可以看出,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命题与他的艺术真理性主张之间似乎存在矛盾,而且还反映出艺术与哲学之间的紧张关系。黑格尔的美学是艺术哲学,“艺术终结论”命题的内涵和相关问题的本质不仅需要在艺术方面得到探讨,而且需要在其哲学视域中进行理解,反过来,这种探讨和理解也有助于阐发黑格尔的哲学问题,深化对艺术与哲学关系的认识,从而缓解艺术与哲学之间的紧张关系。本论文共分七章,分别以历史性问题域、主体性问题域以及语言性问题域的追问为进路,在“古典艺术的过去”“浪漫艺术的解体”和“诗的终结”三个维度上展开“艺术终结论”命题的内涵和相关问题的本质的探讨,并试图依此来实现阐发艺术的真理性、说明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并缓解艺术与哲学之间紧张关系的任务。通过研究“艺术终结论”命题,本文认为,不仅艺术与哲学相结合对于理解艺术的本质和意义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艺术与哲学作为整体对于探讨人类的认识和存在经验也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绪论”。本章针对“艺术终结论”命题,首先引出要研究的问题,即艺术的真理性和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指出论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根据国内外的现有研究,论文分析在“艺术终结论”命题研究视角、“古典艺术是否过去”“现代艺术是否终结”以及“艺术与哲学关系”方面存在的争议,并进一步引出本文要探讨的古典艺术的真理性、现代艺术的合法性、诗的价值以及艺术与哲学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最后,本章提出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艺术终结论’的美学背景与内涵”。本章分析“艺术终结论”命题的美学背景及其内涵,为进一步探讨艺术的真理性和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奠定基础。首先,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命题与其美学思想的背景直接相关。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在近代经验主义美学、理性主义美学、康德美学和近代有关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争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黑格尔的美学致力于调和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强调艺术研究的科学性,肯定艺术的真理性。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争影响了其有关艺术的古今之别的看法,同时也是“艺术终结论”命题不同内涵的划分依据。其次,黑格尔“艺术终结论”命题的内涵可以从“古典艺术的过去”“浪漫艺术的解体”和“诗的终结”三个方面加以揭示,对其本质的理解和意义的阐发可以分别结合历史性问题、主体性问题和语言性问题。第三章,“历史性问题域中的古典艺术真理性”。本章将“古典艺术的过去”与历史性问题相关联,探讨黑格尔对传统和历史的态度以及古典艺术作为传统和历史存在的当代价值。首先,黑格尔对传统和历史持有双重态度,他承认传统和启蒙、历史和理性的统一,但又以理性和精神扬弃历史存在。其次,古典艺术作为精神传统在现代主义艺术中不被重视,其作为历史存在也有被理性化和观念化的倾向。最后,古典艺术作为传统的真理性体现在典范性中,古典艺术在内容与形式、实体性与主体性以及普遍性与个体性方面统一,表达艺术家的自由精神,古典型也是典范性概念。古典艺术作为历史存在的真理性体现在美的形式中,古典美是真理,美的显现是真理的发生,美是理解的形式,也是存在的过程。此外,古典艺术体现真理的历史性,古典艺术是历史性和真理性的统一。据此,本章肯定古典艺术的当代价值,同时使艺术与哲学的紧张关系得到缓和。第四章,“主体性问题域中的现代艺术合法性”。本章将“浪漫艺术的解体”与主体性问题相关联,分析黑格尔对现代主体性问题的批判与回应,并探讨现代艺术的意义。首先,现代主体性的主要问题是主体与客体如何统一。黑格尔通过对德国观念论哲学的发展和对现代意识主观反思性的批判,并阐发理性原则和精神主体的内涵,在哲学上理解和回应现代主体性问题。其次,黑格尔通过批判德国浪漫主义的反思性、主观性和个体性原则,并在美学中强调精神的普遍性与个体性的和解,在艺术上对现代主体性问题进行回应。最后,面对现代社会的精神困境,艺术揭示整全性的真理,有助于精神实现自由,并促进主体与世界的统一。黑格尔从哲学和艺术角度的反思和批判发展了现代主体性原则,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据此,本章肯定现代艺术对解决主体性问题的积极意义,同时表明,在回应现代主体性问题中,艺术与哲学并不构成对立的关系。第五章,“语言性问题域中诗对存在经验的揭示”。本章将“诗的终结”与语言性问题相关联,探讨黑格尔语言观的本质和语言对我们的认识与存在的意义。首先,黑格尔的概念语言能够使语言与事物、语言与理性以及自我与世界统一,有助于解决现代知性视角下的语言工具论和符号论所存在的问题,并回应语言存在论的质疑。其次,在解决现代主客二分问题中,哲学的概念语言与艺术的诗性语言、表象语言并不构成对立关系。诗的语言具有思辨性,强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同时,诗的语言具有创造性,是哲学概念发展的必要条件。最后,诗的语言能够创建真理,开启存在,有助于对抗现代知性思维方式对存在的遮蔽。此外,诗的语言具有筹划性,有助于人的自由的实现和精神的解放。据此,本章肯定诗的语言揭示存在经验的功能,同时表明,在回应现代知性思维方式所带来的问题中,艺术与哲学是携手并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六章,“‘艺术终结论’的当代意义”。本章阐发艺术与哲学作为整体对于理解艺术的本质和价值,以及对于精神的自我认识和自由追求的重要性。首先,现当代哲学认为黑格尔的哲学具有形而上学特征,如总体性、主体性、辩证法的神秘性、理性和逻辑的封闭性等,从而对其进行批判;同时,从马克思哲学视角来看,由于黑格尔哲学突出逻辑和理念,其在现实性和实践性方面存在不足,其对艺术的理解也存在局限。其次,在黑格尔的思想中,艺术和哲学都是绝对精神的实现方式,虽然黑格尔最终认为哲学高于艺术,但艺术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艺术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真理和精神的自由。艺术与哲学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而应该形成一个统一体或整体。据此,本章指出,艺术与哲学作为整体或统一体体现了黑格尔的美学作为艺术哲学的实质。这一结论有助于回应黑格尔哲学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可以作为黑格尔“艺术终结论”命题的当代意义。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本文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命题的研究涉及艺术的真理性和艺术与哲学关系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艺术和哲学是人类生存经验的两种表达方式,具有共同的问题指向,即它们都指向每个时代的绝对问题,都是围绕人类的认识和存在问题所进行的真理性探讨和自由追求。因此,本文对“艺术终结论”命题的内涵和相关问题本质的探讨既在艺术视域中进行,也在哲学视域中进行,从而为艺术的真理进行辩护,同时加强对艺术与哲学关系的理解。本文主张,艺术与哲学相结合对于理解艺术的本质和意义具有重要作用,构成了理解“艺术终结论”命题和相关问题的本质的视域,也是探讨艺术真理性问题的视域。同时,艺术与哲学作为整体对于理解人类的认识和存在经验也具有重要价值,可以看作“艺术终结论”命题所具有的一个当代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深圳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和病原学类型,了解手足口病在人群、季节中的流行规律及趋势变化特点,为深圳市疫情分析以及针对性防控手足口病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数据选自深圳市手足口病日常监测报告数据及《深圳市统计年鉴》。对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深圳市手足口病的发病和病原学数据进行描述分析,掌握其在年龄、性别、职业、季节分布特征以及优势病原体
文章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核心命题,在镇域治理层面探讨基层党组织全面领导与党建创新引领下,城市社会治理的新样态新格局。针对既有研究提出的政党改造社会、政党适应社会、政党组织社会和政党引领社会理论框架,及总体性支配、选择性治理、整合型治理与引领型治理等理论观点,在研究范式、理论视域与分析进路等方面的不足;文章运用调查法、文献法与比较分析法等,在过程—机制研究理路与政党—政府—社会三元关系范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对前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传统的前端开发方式技术门槛要求较高,且页面的样式、功能相似,多为重复性工作,严重影响了前端工作人员的开发效率与工作热情。因此为解决上述难题,公司内部决定采用组件化技术以及现如今流行的前端技术框架对ERP系统进行组件化开发,从而提高前端页面的开发效率。基于组件的可视化编辑系统将为前端开发者提供封装后的各类UI组件、可视化的操作以及平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海运散货进出口量逐年快速增长,而现有的船舶计重方法逐渐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计重要求。现有的船舶计重都是通过读取待测船舶六面的吃水刻线,然后结合船舶的准确图表来计算载运货物的重量,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缺陷,因此课题提出利用超声相控阵技术对附加载重前后的水下船体进行相控扫描,重构出水下船体三维模型并计算出体积,之后利用阿基米德定理得到货物的重量。具体研究内
超导重力仪是利用超导电性构建的精密相对重力测量仪器,具有仪器固有噪声低、稳定性好的特点,是目前性能最好的时变重力测量仪器,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动力学研究、重大自然灾害与预警等领域。重力测量中的关键点之一是确保重力仪的敏感轴方向与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相一致。由于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超导重力仪安装基础平台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倾斜,从而影响重力观测的精度。因此,为减小由于基础平台倾斜引入的测量误差,必须采用
机器博弈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与重视,作为一种流行的扑克竞技游戏,德州扑克一直是机器博弈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Alpha Go的出现,完备信息的机器博弈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诸如德州扑克之类的非完备信息机器博弈因其状态空间的复杂性,目前仍未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因此,研究德州扑克这类非完备信息机器博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使用强化学习算法对德州扑克进行研究。首先对虚拟遗
本文通过对我国家庭语言暴力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家庭语言暴力的定义、特点、类型、产生的后果、发生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经分析发现,家庭语言暴力研究的对象多是青少年,缺乏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家庭语言暴力的应对路径多从家长角度探寻,从学校、社会和子女角度探寻的较少。由此,未来研究可拓宽研究对象,并从心理学角度切入,应对路径可延至相关社会立法、社会工作与救助方面,从根本上缓解家庭语言暴力问题。
本文所论“《富春山居图》及黄公望的思想观念研究”,试图以思想史研究方法进行名作分析,还原此作画题及跋文中所蕴含的历史语义,追溯《富春山居图》由创作到经典地位形成的客观原因。文中基于作品画题及跋文中所涉关键词的考证,分析背后的时代观念变化,发现此画作的几大“经典”特征:1.“富春”(或者“富春山”)的山水画表现题材,隐藏着古代文人对严子陵渔隐及山居生活的向往,“富春”原本是赞扬严子陵高风气节的诗文符
论文以1920年代“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以福柯“话语”理论为方法论工具,通过对乡土话语的历史语境、作家主体精神、乡土话语叙事、乡土小说的接受与传播等文学诸要素的逐一考察,在社会历史空间中探讨乡土话语的“位置”,从文学的“外部”而不局限于文学“内部”来研究19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的话语体系及其运行机制问题。乡土作家复杂的现代性体验经由个体性话语实践,通过文学期刊等现代传播媒介的传播和读者的接受,又
书法审美贯穿于书法创作、艺术品评、理论研究等美学实践,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蕴,其境界追求、艺术品格、理论呈现等方面与中国哲学思想及其精神内蕴息息相关。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上,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的进步与成熟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中国哲学的精神滋养和价值引导,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书家在创作书法作品和构建各自书学理论体系时,都植根于儒释道等本土思想的文化土壤,倡导审美主体透过笔墨线条等外在形态获得自我与万物通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