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度报告在信息披露体系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企业、监管部门、事务所和投资者的利益,其披露时间是衡量信息披露及时性的重要指标。理想情况是在会计年度终了之日后一天就发布年报,但是年报需要时间编制和审计,因此存在时滞。以往经验表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存在在披露的法定截止日期集中发布的问题,我国证监会从提高证券市场透明度和增强信息公开化角度出发,从2002年开始正式实施年报预约披露制度,旨在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均衡性。但是自预约披露制度实施以来,年报披露仍然存在明显的“前松后紧”现象,而且上市公司随意变更预约披露时间,使得该制度没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市场有限有效的情况下,公司管理层有动机利用信息披露的时机选择来寻租。因此,沿着解释上市公司年报预约披露时点这条思路,本文试图探讨以下三个问题:上市公司预约披露时间越早,市场反应会不会更大?上市公司预约披露时间越早,是否预示着净利润超预期?上市公司选择提前披露年报的动机是什么,是一种纯粹的信号行为,还是另有主观的动机,想为后续的资本运作做准备?对于年报披露时间信息含量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们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预约披露制度的特殊性和样本数据的不足导致鲜有学者从预约披露制度的角度探讨年度报告择时披露的信息含量。本文结合我国特有的预约披露制度,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6-2018年数据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上市年报披露行为及其信息含量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上市公司择时披露年报行为包括预约披露时间早晚,与实际披露相比是提前还是延迟披露,与上年相比是提前还是延迟披露与累计异常收益、净利润超预期和公司动机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上市公司年报的预约披露日期越早,市场反应越大;(2)上市公司提前披露年报引起的市场反应强于推迟披露年报引起的市场反应;(3)预约披露日相比上年提前的,引起的市场反应更大;(4)实际披露日期相比预约披露日期提前的,引起的市场反应更大;(5)上市公司年报预约披露时间越早,实际净利润越会超出分析师预期;()相比上年预约披露提前,实际披露相比预约披露推迟的公司进行配股的概率更大。预约披露相比上年提前,实际披露较预约披露也提前的公司进行增发的概率都更大。相比上年预约披露推迟,实际披露相比预约披露提前的公司进行分红的概率更大。上述研究结果证实了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行为具有信息含量,丰富了年报择时披露的信息含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