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对比瑶药权提汤联合TACE与小柴胡汤加味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评价临床受益及毒副反应,从而为瑶药权提汤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指导意义,促进瑶药治疗肝癌规范化方案的形成。 方法:选择广西柳州市中医院肿瘤科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确诊的,拟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8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3例。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肝功能、KPS等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治疗组在TACE术后24小时开始服用权提汤,对照组在TACE术后24小时开始服用小柴胡汤加味,两组均配合介入术后常规补液、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发热、恶心呕吐等生活质量方面的变化情况,并观察评定不良反应。每周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查观察骨髓抑制及肝损害情况,治疗结束后行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评定肿瘤病灶的变化情况。治疗4周后,通过实体瘤的变化,Karnofsky评分变化及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等对比临床获益,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肿瘤控制率。采用KPS评分标准评定生活治疗改善情况,采用WHO制定的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分度标准判定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80例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1)实体瘤疗效:按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40例: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0例,进展(PD):10例,控制率:75%。对照组40例: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06例,稳定(SD):17例,进展(PD):13例,控制率:67.5%。两组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治疗改善情况: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价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疗组40例:改善26例,稳定7例,恶化7例,有效率82.5%;对照组40例:改善14例,稳定15例,恶化11例,有效率7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毒副反应:采用WHO制定的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分度标准,分为0-Ⅳ度。主要包括肝损害、骨髓抑制(WBC、HBC、PLT)、恶心呕吐、发热改善情况。其中肝损害及恶心呕吐IV度不良反应在治疗后未见发生,治疗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22.5%、47.5%、55%,对照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5%、50%、72.5%、50%。两组肝损害及发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治疗组发生率低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权提汤及小柴胡汤加味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权提汤在药物毒副反应,尤其是减轻TACE后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的发生上有较明显疗效,且由于其药物组成在广西认可程度较高,药味少,价格低廉,临床疗效肯定等原因,更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