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休闲农业起步较晚,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尚不规范,或是失去农业特色,混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园,或是由果园、温室等转化而来,缺乏活动的多样性和景观的丰富性,园区的特色化体现不足。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休闲农业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植物在休闲农业中的作用,例举了国内外休闲农业园区对于植物的利用。通过相关理论即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可持续发展、旅游心理学、体验经济、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总结出休闲农业植物的选择原则,即乡土性原则、观赏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和文化性原则。通过问卷与相关图片结合调查、实地考察的方法总结出郑州市民对果树、蔬菜、作物的利用形式的倾向性评价。调查结果表明:(1)郑州市民对果树的观赏倾向于果树与园林要素(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结合的景观,认为现在休闲农业园区中的果树种植形式单一,缺乏景观的多样性;对蔬菜种植形式的倾向性由高到低依次是:与园林要素结合、艺术造型、大面积栽植、模纹花坛、科技种植、盆栽;对作物种类的倾向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用作物、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饲料作物,对于作物的种植形式倾向于大面积种植,认为这种形式代表了农业的传统景观。(2)郑州市民对于植物提供的体验活动表示愿意尝试,对果树提供的体验活动种类的倾向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采摘、盆景、字画水果、摄影绘画、食品加工、艺术品加工;对蔬菜提供的体验活动种类的倾向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食品制作、工艺品制作、耕作、采摘;对作物提供的体验活动种类的倾向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编织-纺织、艺术品制作、印染、采收、食品制作、耕作;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动物是休闲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在园区中见到散养的动物并与之进行互动。(3)郑州市民对植物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认为对植物文化的挖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园区的品质。对于植物文化的倾向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寓意文化、传说文化、诗词文化、信仰文化,对植物文化表现形式的倾向性由高到低依次是:认养植物、举办节庆活动、导游解说、匾额-碑刻-石刻、雕塑。最后以郑州市丰乐农庄为例,依据郑州市民的倾向性,在农庄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融合郑州的民间艺术和文化传统,探讨园区植物的选择和深入利用。本文的创新性在于:在乡土性原则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中植物的观赏性、体验性和文化性进行详细的分类,并调查不同人群对植物利用形式的倾向性,对于丰富园区的景观和活动、体现园区的文化起到了指导作用,对其他地区休闲农业中的植物利用和园区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