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眉山泡菜产业是眉山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该市的东坡区为文明全国的“中国泡菜之乡”。近年来,该市通过建立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做强龙头企业,抓规模化发展,创立品牌,使泡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8年四川泡菜年产量达100万吨,其中眉山泡菜占70%。据估计眉山地区每年在泡菜加工过程中至少产生700万吨废水,具有超高盐、高氮及高有机物浓度的特点,尤其是泡菜废水里含有的氮、磷营养盐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化合物。泡菜废水含盐量在2%-15%之间,直接排放污染会严重污染当地的土壤。为此,本试验拟采用膜分离技术对眉山泡菜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由于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糖类、蛋白质及氨基酸等物质,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截留泡菜废水中的有用物质,微滤则可以有效除菌以达到超滤过程的预处理,超滤膜可以截留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胶体等。反渗透则可以截留盐分以达到对废弃物的回用目的,其截留的盐分浓缩液保留以期回用于泡菜的制作。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试验条件对聚合氯化铝铁(polymercaluminum ferric chloride, PAFC)、聚合硫酸铝(polymercaluminum sulfate, PAS)、聚合氯化铝(polymercaluminum chloride, PAC)、FeCl3、AL2(SO4)3进行混凝效果的比较,其中PAFC对泡菜废水处理效果较为显著,对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 NH3-N)和总磷(totalphosphorous, 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9.7%、47.3%、88%,因此,本试验选取PAFC作为处理泡菜废水的最佳絮凝剂。2.以pH、温度、PAFC添加量和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 PAM)添加量为试验因素,以COD、NH3-N和TP的去除率为衡量指标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絮凝剂处理泡菜综合排放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9,温度为35℃,PAFC的投放量为120mg/L, PAM投放量为90mg/L,对COD、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9%、47%和92.5%。絮凝剂处理泡菜盐渍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AFC的投放量为600mg/L, pH为9,PAM投放量为90mg/L,温度为40℃,对COD、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2.1%、33.3%和95.1%。3.本试验选用膜面积为0.24m2的微滤(microfiltration, MF)膜,对不同孔径的陶瓷膜进行对比试验,并对操作压力、pH、流速对膜通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微滤膜处理泡菜综合排放废水的工艺:微滤膜孔径为200nm,操作压力为0.15MPa,pH为8,膜面流速为1.6m/s,通过微滤处理后,泡菜综合排放废水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可以直接排放。微滤膜处理泡菜盐渍废水的膜孔径为200nm,操作压力为0.21MPa,pH为8,膜面流速为2.5m/s,对泡菜盐渍排放废水中COD. NH3-N.NTU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6.7%、48.5%、83%和75%。4.本试验选用膜面积为1.77m2的超滤膜(ultrafiltration,UF),对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进行对比试验,并对操作压力、pH、流速、对膜通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截留分子量为2000Da1的超滤膜处理效果优于截留分子量为8000Da1的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2000Da1的超滤膜对泡菜盐渍废水中COD. NH3-N、浊度(turbitidy,NTU).蛋白质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7.2%、69.2%、97.8%、91%和85%,其中对泡菜盐渍废水中蛋白质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尤为显著。5.本试验选用膜面积为1.77m2的反渗透膜(reverse osmosis,RO),此反渗透膜适用于处理工业料液。对不同反渗透膜压差下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压差达到2.4MPa时,膜通量为0.100m3/m2.h,且运行较为稳定。反渗透膜对泡菜盐渍废水中COD.NH3-N.盐度、蛋白质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93.2%、97.5%、100%和100%,其中对泡菜盐渍废水中蛋白质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尤为显著,经反渗透膜处理的废水可以回用于泡菜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