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纠错反馈(corrective feedback)也称偏误纠正(error correction),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纠错反馈可以引导学习者注意到来自教师的目的语输入与自己语言输出之间的不一致之处,从而关注语言形式本身,不断改进中介语系统最终成功习得二语,而且不同的纠错反馈类型的促学效果也有所不同。随着我国对外汉语事业的不断发展,汉语作为二语习得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由于二语课堂教学研究语料转写的工作量较大,前期准备工作比较繁琐,相关研究一般以问卷调查为主,系统地统计并探讨纠错反馈与理解回应情况的实证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根据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内外二语教学的相关文献,通过课堂观察、调查问卷及师生访谈等手段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初级口语班教师纠错反馈及理解回应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关于汉语口语课堂纠错的建议。具体来说,本文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研究现状以及研究使用的方法。本文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以Lyster和Renta纠错反馈理论为指导,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三个汉语初级口语班的留学生和任课教师为观察对象,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考察教师纠错反馈与学生理解回应的情况,为对外汉语口语课堂纠错反馈教学提供对策。第二章,阐述纠错反馈及理解回应的内涵及分类,并对现有的纠错反馈分类进行较详细的说明,梳理“二分法”、“四分法”、“六分法”及“七分法”的分类标准及主要内容,同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把握纠错反馈与理解回应之间的关系。第三章,通过课堂观察及纠错语料转写情况,从整体上把握初级阶段汉语口语课堂教师纠错反馈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学生对不同纠错反馈类型的理解回应情况。统计显示,教师最常采用的三种纠错反馈依次为重述、引导和明确纠正,但学生理解回应率较高的三种纠错反馈依次为明确纠正、重述和引导。重述作为教师最常使用的纠错反馈,省时省力,明确纠正即提供正确的语言形式,且明确指出偏误,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有较高的理解回应率。第四章,深入探讨影响同一纠错反馈类型理解回应率的因素。结果发现,汉语水平、偏误类型、学生性格、纠错时机四类因素对同一纠错类型的理解回应率有影响。从学生汉语水平来说,零基础的学生对“重述”、“明确纠正”有较高的理解回应,而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学生对六种纠错反馈的理解回应较为平均。针对不同的偏误类型时,重述纠正语音及词汇偏误时效果最好;元语言反馈纠正语法偏误时效果最好;当面对汉字及语用偏误时,明确纠正效果最好。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时,引导纠错容易引起内向的学生焦虑,纠错效果并不理想;明确纠正容易引起外向学生注意,纠错效果较理想。随着错误的发生与给出反馈之间的时间间隔越久,反馈所能达到的效果也越小。第五章,主要针对学生对教师纠错反馈的理解回应情况,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从灵活选择纠错反馈、创设轻松化课堂纠错反馈氛围等角度提出有效纠错策略,希望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师及教学提供一些参考。第六章是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并指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