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房屋价格大幅上涨,为调控稳定房价,国家、地方施行了一系列限购措施,许多人出于能够获益的目的利用各种门径规避。借用他人名义购房之后再倒卖,成为一种变相的投资方式。当然借名购房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各个地区的限购政策,还有因为规避信贷政策、为购买政策性保障用房或为隐匿财产,因借名购房而引发的房屋产权纠纷与日俱增,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关于借名购房行为的规制在法律上存在空白,在司法实践中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因而需要对这个问题好好加以研究以供参考适用。第一部分是界定借名购房。在对借名行为含义理解的基础之上,指出了借名购房的含义和特点。通过与其他相关法律概念之间进行比较,得出借名购房不同于代理、信托、行纪的属性,厘清了借名购房行为各方主体间的法律关系。第二部分是借名购房行为性质的具体分析。基于借名购房行为包含了借名协议和购房合同的特点,分别梳理了两种法律合同的性质。通过比较评析学界关于借名协议的两种学说,明确了借名协议的性质。在对隐藏行为的构成要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购房合同是虚假意思表示之下的隐藏行为。第三部分是借名购房行为效力的研究。在明确借名购房行为本质是合同联立的基础上,分析整个借名购房效力要以其内在包含的两个合同是否生效作出具体分析。其中,对借名协议的效力做了类型化分析,指出了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须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愿来认定。本文第四部分论证了房屋物权的归属问题。以借名协议的效力为依据讨论了不同情形下房屋产权归属的问题,明确了在借名期间出名人把房屋转让给第三人时的法律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