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类灾难事故频繁发生,对人类社会造成了较大伤害。灾难突发事件的报道备受广大民众的关注,并影响着民众对灾难事件的认知。新闻媒体应肩负起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的重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2018年7月5日,在泰国普吉岛附近,两艘载有127名中国游客的游船突遇特大暴风雨发生倾覆事故,《人民日报》的全国性直播平台“人民直播”对此次事故进行了连续直播报道,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人民直播”作为一种全符号的融媒产品,其灾难话语呈现与以往新闻产品有很大区别,并且便捷性、快速性、接近性、即时互动性等媒介特征使其在普吉翻船事故的报道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使其媒介动员效用更为显著。那么在“人民直播”的普吉翻船报道中,其话语主体是谁?话语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话语主体如何建构灾难报道话语?其话语呈现有何特点?都是当下亟待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以“普吉翻船事故”为例,结合梵·迪克的话语分析理论及框架运用话语分析法、个案分析法来探究“人民直播”普吉翻船事故报道的话语呈现特征及规律,为新闻媒体灾难事件的移动直播报道提供一些启发及思考。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确立研究对象、目标与方法,并对话语分析理论、人民直播、普吉翻船报道以及灾难突发事故报道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第二章为“人民直播”普吉翻船报道的话语文本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探究普吉翻船报道的文本结构、叙事特点及话语行为,穿插新闻修辞的分析,旨在厘清人民直播普吉翻船报道的文本框架、话语主体及其关系、直播文本的呈现形式、叙事技巧及话语意图,分析普吉翻船事故直播报道的话语建构过程。第三章为“人民直播”普吉翻船报道的语境分析,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新闻认知三方面来探讨宏观语境与普吉翻船报道话语生产及解释过程的关系。第四章为“人民直播”普吉翻船报道话语呈现特征的总结,并试图提出相应的思考。通过分析可以得知:1.“人民直播”普吉翻船报道的文本结构较清晰,话语主体明确,主播记者主导直播话语权,多向交互模式使民众话语空间得到合理释放。2.直播报道框架主要由主播解说、直播间主持人图文报道、受访者言论、粉丝用户评论四部分构成,并根据现场情况或同步或交叉进行报道。3.四大话语主体主播记者、直播间主持人、受访者、粉丝用户在直播中分别充当着采访者和阐述者、记录者、信息提供者、监督者的角色。四者相互沟通与配合,协同促进直播进程。4.直播以主播解说为主,直播间主持人图文报道为辅,穿插受访者、粉丝言论,四者在“问—答”的交互模式中共同建构普吉翻船报道话语。5.直播报道通过动静镜头的结合、图文一致性、声画合一等叙事手法以及重复、数据、自述、引述等新闻修辞手法来增强灾难报道的真实性与解释性。6.“人民直播”普吉翻船报道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新闻认知等宏观语境的影响,其新闻话语是国家意识形态及民众多元诉求的综合反映。“人民直播”普吉翻船报道的话语呈现出政府话语为主、平民话语为辅的多元化信源模式,“协商式”交互沟通方式,理性化事实报道,沉浸式叙事表达,平民化话语风格,并且与国家意识合流,在正能量中彰显人文情怀的特点,借此提出“人民直播”灾难报道需要以人为本,创新话语形式,增加互动机制,促进平民话语表达,在宏观架构上合理利用直播时空,话语叙事深度化,并恰当使用先进媒介技术,注重保护公民隐私,合理呈现灾难画面,促进灾难事件移动直播报道话语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