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唐山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探讨儿童忽视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拟问卷和中国3~6岁城区/农村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分别对唐山市城区和农村1642名和1166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及父母的一般情况、家庭环境、儿童的教养情况和儿童忽视情况。采用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SPSSl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36.4%,总忽视度为43.32±7.76。男、女童的总忽视率分别为36.7%和36.1%,总忽视度分别为43.39±7.93和43.25±7.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4,P=0.816;t=0.359,P=0.720)。男女童均以医疗忽视率最高(17.7%,17.1%),教育忽视度最重(47.10±11.23,46.45±10.37)。各年龄组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3.959,P=0.003;F=5.774,P=0.001),3岁组忽视率(45.0%)和忽视度(44.87±7.92)均最高,6岁组忽视率最低(32.7%),4岁组忽视度最轻(42.80±7.12)。2唐山市农村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47.8%,总忽视度为44.35±6.45。男、女童的总忽视率分别为49.0%和46.5%,总忽视度分别为44.58±6.11和44.19±6.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59,P=0.384;t=1.020,P=0.308)。男童遭受的身体忽视最多(19.3%)和最重(48.46±8.96);女童遭受的医疗忽视率最高(19.0%),身体忽视度最重(47.36±9.48)。各年龄组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χ2=6.295,P=0.098;F=1.100,P=0.348)。3农村学龄前儿童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均高于城区儿童(χ2=36.282,P<0.001;t=3.874,P<0.001)。城乡学龄前儿童遭受的忽视均以医疗忽视率最高(17.4%,18.4%),教育忽视度最重(46.78±10.81,47.96±8.65)。4城乡学龄前儿童均以受单项忽视为主(城区发生率为17.0%,构成比为46.7%;农村发生率为24.2%,构成比为50.6%)。随着受忽视种类数的增加,受忽视的人数减少。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区儿童受忽视的危险因素有儿童年龄小、儿童性格内向、父母亲性格内向、家庭成员关系不融洽、对儿童的教育态度不一致、儿童被长期寄养;农村儿童受忽视的危险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低、母亲健康状况较差、单亲和其他家庭类型、人均住房面积小、家庭成员关系不融洽、对儿童的教育态度不一致。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城区儿童忽视度的因素有儿童年龄、儿童性格、父母亲性格、家庭类型、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成员关系、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教育态度、儿童长期寄养;影响农村儿童忽视度的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父亲健康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教育态度。结论1唐山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忽视率偏高,忽视度较重,儿童受忽视现象严重,尤其是农村地区,应引起社会和家庭的足够重视。2儿童忽视受儿童自身、父母和家庭因素的影响。3父母应提升文化素质,更新育儿观念、纠正不良教育方式,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保障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