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多种课堂模式纷纷涌现。传统满堂灌的课堂模式存在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和学生太压抑等缺点,不适合当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本课堂是在学本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所构建的新型课堂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小组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本课堂的核心模式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多种课堂类型以问题为贯穿,完成问题的生成、解决和评价,达到学生掌握知识建构知识的目的。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研究法,以建构主义理论、学生中心教育理论,和问题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高一上学期必修一所有课程为例,构建学本课堂。并对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学业成绩以及教师相关工作展开研究。学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包含着多种策略。班级管理中,有人人是代表的策略,在此策略下学生的职位发生改变,力争全班每一位同学都承担一定的职位。小组合作中的座位安排也有一定的策略,优生和潜能生交叉安排座位,有助于其互帮互助,解答疑难。课堂学习中,结构化预习课上有“查、划、写、记、练、思”策略,有助于学生合理预习、生成问题;小组讨论中有“12345”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小组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小组展讲,即小组成员展示讲解,也存在一定的策略,规范的语言和展讲环节充分锻炼了学术助理和同学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教师备课中存在开发问题工具单策略,问题工具单是由教师构建,在学本课堂中使用的重要工具,它贯穿着多种课型的开展。结构化预习课上使用的工具单是问题导读单,问题解决评价课上则是问题解决单和问题训练单,单元回归评价课和能力测试评价课是拓展训练单。在学本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以及学情合理安排课题和课型。本篇论文中,笔者进行了四种课型的构建包括结构化预习课、问题解决评价课、单元回归评价课、能力测试评价课。每节新内容开始时进行的课型是结构化预习课,学生根据问题导读单和学习目标预习课本。接着是问题解决评价课,学生根据问题解决单上的问题学习。每单元结束后开展单元回归评价课,学生完成单元知识归纳图构建后完成与本单元知识有关的拓展训练单。能力测试评价课是在考试结束,成绩出来后开展的课型,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小组考试情况借以了解自己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之后完成根据此次测试卷重难点编制的拓展训练单。在对学本课堂的评价中参考了四个方面,首先学本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课堂表现能够直接反应学生的学习状态,结果发现学生们的课堂表现较为理想,能够达到教师的预期目标。其次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以笔者实习学校26班为实验组,县内同类学校18班为对照组,以南阳市统考期中测试为前测,期末测试为后测。对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后,发现实验组生物成绩优于对照组。第二个方面,实验学校南阳市生物统考成绩的总体平均分所占名次从期中到期末上升1名。接着是对参加实验的学生的问卷调查,问卷共分为七个维度,分别调查了参加了学本课堂实验的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自主性以及每种课型上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表明,每种课型都能够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最后是访谈调查,对参加实验的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访谈,了解了学生对学本课堂的理解和教师对学本课堂的态度。本研究得到的结论有:学本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锻炼学生的能力;学本课堂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学本课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真正的主人;学本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