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社会,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化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进一步推动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对于促进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山东省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信息化示范省,率先开展了农业信息化推动和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许多尝试,并取得较大成效。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期为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健康稳定发展有所促成。本文的主要贡献及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采用实地调查的形式,从农业信息需求主体的角度,获取比较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全面分析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的需求现状提供了事实依据。二是,从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剖析了目前农业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所存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三是,在强调政府部门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提出“积极引导非政府组织介入农业信息服务”的建议,具有一定创新性,对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多渠道投入、多元化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本文首先从公共管理学、信息学、农业推广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公共服务理论、信息供求理论等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相关理论分析,为下文分析和研究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以实地走访调研的形式,具体了解山东省农业发展现状和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并通过调研问卷的相关数据整理实证分析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的需求现状,并指出目前山东省在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主体、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与利用、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并分别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和印度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和模式进行概述,吸收并借鉴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优秀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目前阻碍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性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队伍建设和充分协调多主体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