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全球肥胖病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患病率正逐年增长,这一疾病的特征是脂肪组织扩张,氧化应激的激活,炎症反应的增加以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NASH会增加肝脏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增加其他合并症的风险,由于诊断困难,易被忽视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类危害巨大。迄今为止,国际上治疗NASH的主要目标仍然是改善脂代谢并预防疾病的进展,但目前没有任何干预措施在NASH的治疗方面是完全有效的。这种情况下,开发新靶点新机制的NASH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围绕KP-2对NASH这一疾病的作用及机制展开研究,建立NASH体内外的小鼠模型与细胞模型,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验证了 KP-2对NASH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究了其作用机制。KP-2作为一款高效的丁酰胆碱酯酶(BChE)抑制剂,在动物模型中可以抑制高脂饮食(HFD)导致的BChE活性增高,该结论明确了 KP-2的作用靶点。本课题通过高脂饮食诱导构建NASH动物模型,高脂喂养三个月后,连续腹腔注射KP-2(10mg/Kg)一个月。实验结果如下:1)高脂饮食(HFD)可导致小鼠体重大幅度增加,此外B超提示模型组小鼠肝脏脂肪蓄积,但给予KP-2可以降低NASH导致的体重增加,并减少肝脏脂肪堆积。2)通过HE染色后发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肝脏组织出现了大量脂肪空泡,肝细胞发生气球样变性,肝脏受损严重,但上述肝脏病理现象在KP-2组中并不明显;此外,通过对血清中转氨酶的检测,我们发现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值增加到正常水平的2-3倍,提示肝损伤,给予KP-2后,转氨酶活性较之模型组显著降低。3)模型组小鼠血清中血脂浓度提示NASH动物模型发生脂代谢紊乱,但KP-2可有效降低由于HFD导致的血脂浓度(包括TG、TC、LDL-C)升高;同时我们检测了小鼠肝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SOD及MDA,发现模型组小鼠氧化应激增加,但给予KP-2后有所缓解;炎症因子(包括IL-1β、IL-6)在此模型中的表达量同样显著增加,表明炎症反应增加,但是在KP-2组中,IL-1β、IL-6表达量较之模型组均显著性降低。在NASH细胞模型中,由于FFA的诱导导致细胞活率降低,但KP-2组的细胞活率较之模型组提高了 13%,说明了 KP-2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其次对细胞模型进行脂滴的荧光染色后发现,FFA诱导下细胞中脂滴荧光强度增强明显,但KP-2组中脂滴的荧光强度接近于空白组;此外,我们发现FFA诱导后细胞的线粒体有氧代谢能力降低,但在给予KP-2后,这种降低得到改善,线粒体代谢能力得到保护。而在细胞模型中,我们同时设置了 BChE敲除细胞作为KP-2组的对照,发现经过FFA诱导后,KP-2对细胞产生的影响,BChE敲除细胞也同样存在。该结论明确了 KP-2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抑制 BChE达到的。综上所述,本文初步确认了 KP-2对NASH的改善作用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完成。一是影响脂代谢,主要表现为减少肝脏脂肪堆积及降低血脂含量;二是保护肝脏,减少NASH疾病导致的肝损伤;三是减少氧化应激,降低由于氧化应激导致的脂毒性增高;四是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此外,提出了 BChE可作为NASH的治疗靶点,为KP-2针对NASH治疗的有效性提出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