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粗放增长导致了大量不合理的自然资源消耗和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慢性病,已成为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因此对工业发展采取环境规制政策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特别是对于我国西南地区这样的自然资源丰富且经济高速发展的欠发达地区而言,科学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显得更为重要。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产业集聚的变动会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并分析环境规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根据外部性理论,工业污染的外部性本身无法消除。环境规制的本质就是处理污染的外部性问题,使工业企业产生额外的“环境规制成本”从而作用于企业的生产决策。环境规制的升高必定使得边缘企业难以应付成本的增加从而面临缩减或进行区位转移,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业集聚水平的下降,而集聚规模效应的下降也将影响区外企业的集聚意愿而进一步影响工业的地理集聚。在此基础上,采用门槛面板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西南地区工业集聚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较高)时,环境规制对产业集聚具有正(负)效应;当工业污染排放强度较低(较高)时,环境规制对产业集聚具有负面(正向)影响。结合环境规制的动因、实证研究结果和相关基础理论,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第一,完善跨区域环境规制和工业发展的合作机制;第二,合理使用环境规制工具、因地制宜制定环境规制强度;第三,推进技术升级与创新、提高工业竞争力;第四,加强环保理念、促进绿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