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其总产值和增加值屡创新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建筑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建筑企业的资金需求也日益增长。建筑行业具有项目周期长、前期投入大、资金回笼慢等特点,企业需要进行外部融资。截至2019年末,建筑业成为发行永续债的第二大行业,其金额占比达15.02%。这说明永续债已成为很多建筑企业融资的优先选择。本文分析了建筑企业选择发行永续债融资的原因:1.符合融资优序理论,可以降低期限错配风险;2.优化企业资本结构;3.风险与收益适当。在建筑企业中,本文选择中国交建为代表,研究其发行永续债的效果。中国交建的永续债发行时间明确、发行间隔长,且发行具有一定的规模,具有较为明显的代表性。本文重点研究了发行永续债的发债成本、对中国交建财务效益产生的影响和永续债发行前后市场反应的分析。本文首先简述了中国交建永续债的发行条例。之后从利润相关指标、流动性相关指标和负债相关指标三个角度对中国交建发行永续债后的财务效益变化进行分析,证实永续债发行对于中国交建的利润相关指标和负债相关指标有所优化,但无法证明永续债发行提升了流动性相关指标。为了和其他融资方式比较,本文假设了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成本,并和永续债发行成本进行了比较,认为永续债具有较高性价比。本文还从外部角度分析永续债的效益,使用事件分析法分别分析了2014年和2018年两次永续债发行前后中国交建的股价变动。2014年永续债的发行对股价有提振作用。2018年永续债发行反响冷淡,市场对该公告态度较为消极。本文认为是结合2018年永续债发行条款中的风险,以及2018年股票市场总体低迷共同导致的现象。因此永续债发行对股价的影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财务效益来看,永续债的发行确实对部分财务指标产生了正影响,但流动性相关指标的压力并未完全缓解。2018年股票市场对中国交建永续债发行公告的冷淡反应也说明永续债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通用措施。同时,永续债发行中会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系统性风险和政策风险也不可忽视。本文在对中国交建发行永续债的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建筑行业相关企业发行永续债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永续债仅是一种融资手段。本文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提高企业自身经营能力。针对永续债发行的实施部分,本文则建议:优化发行时机同时注重赎回风险;关注政策变动,规范发行永续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