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研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sddmy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基于产业网络视角研究企业成长理论,并进行实证分析。全文研究主要从以下六方面展开:(1)问题提出。在对国内外企业成长相关研究全面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业网络视角研究企业成长的新思路。(2)企业成长的理论分析。首先从制度经济学、能力、链三方面对企业成长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进而从产业网络对企业成长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首先通过量的成长提升实力,积累市场资源。而最终依赖质的成长实现企业成长,企业成长表现为由规模不经济向规模经济转变和由边缘节点向核心节点移动,产业网络独有的网络协同效应是基于链的企业成长所不具备的。(3)产业网络与企业成长的内在关联。首先回顾产业网络内涵,在对产业网络类型与模型分析基础上,界定本文的产业网络特指具有多核心的异质性产业网络。基于生命周期分析视角,探讨了企业成长与产业网络内在关联,认为企业成长的孕育期是企业进入产业网络的关键阶段,寻求合作避免竞争是孕育期企业成长的最佳策略。企业成长的青春期是快速实现规模经济的过程。成熟期企业成长主要从量的成长转变为质的成长。当企业成长进入衰退期时,企业不能进入产业网络中新的高附加值节点或所在原有节点附加值下降并且不能实现规模经济。(4)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从政策、企业家、社会责任、组织结构四个层面分析了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作用机制。政府政策引导产业网络发展方向和企业成长方向,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产业网络和企业成长过程。企业家对企业成长作用机制实现通过有形规则(企业发展战略)和无形规则(企业文化)共同作用实现。产业网络的主导企业对产业网络中从属企业的承担社会责任具有明确要求,企业或产业网络承担社会责任在短期内增加成本,长期是促进企业成长。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组织结构要适应产业网络的组织结构,具有良好开放性和协调性,更好实现企业间协同合作。(5)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模式与路径。首先对企业成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的外在维度,构建了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模式,设计了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路径。认为企业量的维度成长更多表现产量的跃变式增加,企业质的成长维度可以表示为节点中心度从小到大。立足于企业成长两个维度,构建了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模式。(6)实证分析。运用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中粮集团、联想公司、华为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粮集团更多基于全产业链成长,没有提出基于产业网络成长的理念,中粮集团成长更多是量的成长。联想成长更多是量的成长,质的成长相对落后,处于产业网络中相对边缘节点,联想成长是基于产业网络的成长。华为在实现量的成长同时也积极寻求质的成长,相对于中粮和联想,华为质的成长更加成功,华为成长是基于产业网络的最成功成长,通过链接不同的相关产业链从而实现产业网络的协同效应,华为偏重应用技术的成长方式最终会制约华为成为产业网络的主导者和控制者。
其他文献
<正>地球时刻都在接受太阳的辐射,其中56%为红外线(波长780~5000nm),39%为可见光(波长400~780nm),5%为紫外线(290~400nm)。紫外线辐射通常被皮肤中不同的色基例如黑色素、DNA、R
[目的]研制脐橙、胡萝卜、芦荟新型复合保健饮料,以提高榕江县丰富优质的脐橙资源的利用率。[方法]以脐橙为主要原料,辅以胡萝卜及芦荟,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对复合保健饮料的加
<正>2013年2月2日,在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西医结合双心医疗模式研究会上,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资深专家,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印生教授
目的探讨穴位刺激调控法联合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5~10月在浙江省建德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病例均给予舍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外围”理论出发,利用中国城市级面板数据,以港口城市上海、香港、天津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城市在都市圈内的地理区位与该城市
编者按: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粮食”,它对信息产业及国民经济的辐射作用是1:10:100.然而我国目前所需芯片的90%是依靠进口,这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的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历来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追求之一,甚至被视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大学阶段特殊的教学制度安排,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相对较大的选
本世纪以来,我国高校一直重视加强教育资产管理,并把它作为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解决经费供需矛盾、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总体管理水平和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
为解决起重机安全监测措施不完善,出现故障后难在短时间内准确判别故障类型导致的起重机安全事故等问题。在分析总结起重机监测系统使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利用物联网和BP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