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C0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减少CO2排放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发展CO2高效捕集和处理技术,而无论是化石能源燃烧还是化工过程中产生的CO2气体,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排放气体温度较高;CO2气体浓度不高;含有高浓度的水蒸汽。传统的吸收CO2的方法是将含有CO2气体的流出气先冷却,再通过胺类等弱碱性溶剂进行吸收。但此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流出气冷却过程能耗大;2)溶剂再生过程溶剂易挥发或降解;3)对在化工过程中产生的CO2气体不能原位吸收。因此研究制备高温下可高效快速吸收低浓度CO2气体的固体吸收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1)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锆酸锂材料,通过与固相法、普通液相法、共沉淀法等制备方法进行对比,发现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锆酸锂材料具有最佳的CO2吸收性能。对优化后的锆酸锂材料采用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多种表征手段进行分析。探讨了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材料的晶相组成、表面形貌、颗粒大小、锻烧温度和C02流速及分压等对锆酸锂材料C02吸收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吸收材料的循环吸收性能。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锆酸锂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CO2吸收性能,550℃下C02分压为0.5 bar时,15min内吸收量可达20wt.%;20 min左右可达吸收平衡,平衡吸收量达25.7 wt.%;经三次吸收-解吸循环后,其C02吸收性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表明锆酸锂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在制备上述锆酸锂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钾改性锆酸锂,发现钾改性后,其吸收性能尤其是C02低分压下吸收性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设计正交试验对改性锆酸锂的制备工艺进行系统性的优化。采用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透射电镜(TEM)等对材料进行表征;探讨钾改性后材料二氧化碳吸收性能大幅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合成的改性锆酸锂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CO2吸收性能,具有最佳吸收性能的材料在550℃下,CO2分压为0.25 bar时,10 min左右吸收量达到20 wt.%,15 min左右达到吸收平衡,平衡吸收量约为23.5wt.%。经四次吸收-解吸循环,样品的吸收速率没有明显下降,说明改性锆酸锂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极佳的CO2吸收性能使所制备的钾改性锆酸锂材料有望应用于原位移除化工过程(如天然气水蒸汽重整制氢过程)中产生的CO2气体。
其他文献
DNA是最基本的遗传物质之一,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NA自身携带着生命体的遗传信息,并且能够通过复制和转录细胞中的遗传信息来指导蛋白质和酶的生物合成过程。
化学家将生命科学的自组装引入到化学领域,通过分子水平上的自组装来构筑各种组装体已经发展成为制备纳米功能材料的主要手段。随着纳米技术向药剂学的不断渗透,纳米粒子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载药系统。载药纳米粒子研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抗肿瘤药物输送体系,它具有缓释、靶向、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可以克服生物大分子药物半衰期短、易受酶解和难以通过生物屏障等缺点,也可以改变目前很多药物由于溶解性差而不能发挥治
我国是产棉第一大国,然而棉花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却浪费严重。本文首先综述了棉花秸秆的理化性质以及当前的主要应用,然后对棉花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结构和性
上转换纳米材料由于拥有独特的光学性能,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研究备受关注,但是所合成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一般是亲油性的,与生物体系不兼容,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