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愈加重要,中国在各领域也紧跟世界步伐。整个世界正在缩小,这使得国家间的联系变得更加便捷。作为一种工具,语言,搭建起了国际间交流的桥梁。而要想掌握一门语言,文化学习成了必要的基本的辅助工具。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要求使得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跨文化交际研究中来。然而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相对较好,有的甚至是非常优秀,但在与国外本土人士交流的时候仍然感到非常困难,甚至无措。原因就在于中国人过于强调语言知识能力而不是语言使用能力。也就是说,语言学习者在日常交流中,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语言的正确使用。究其原因,英语的教与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忽略了文化和文化意识的重要影响力。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打开国门面向世界开始在各个领域参与国际交流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不足或缺失,说得一口流利英语的中国人在与本土人士交流时,常有误解或矛盾发生。这是因为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完成两年英语学习以后就不会再接触英语,而在两年的学习时间里,绝大多数的学生的学习目的仍然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登记证书。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激发和培养,这无疑会在他们以后的语言交流中形成障碍。因此,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如何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成为作者研究的焦点。为此,她提出了三个问题: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现状如何?就会化原则而言,高中生在课堂上的言语和非言语交际能力表现怎样?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措施有哪?为了完成寻找答案,完成研究,作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来发现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现状,访谈则用来补充第一问题和完成第二个问题,集中研究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堂观察用来研究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是观察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最佳途径。作者以跨文化交际国内外前期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来自高考压力,并对此提出了三条改进意见,即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理念,并采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有效利用多媒体创设模拟语境等,更好地为学生营造跨文化交际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