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的支系分化与其四川盆地种群遗传多样性格局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姬蛙科(Microhylidae),广泛分布于东亚且支系内遗传分化明显(Matsui et al.,2005;Yuan et al.2016)。饰纹姬蛙分布于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西至红河,东达台湾岛,南达海南岛、西沙部分岛屿。  本研究采集饰纹姬蛙58个种群892号标本,检测其遗传多样性,重建该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而探讨其分化的式样与机制;深入解析四川盆地饰纹姬蛙的遗传多样性格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微卫星位点筛选:  成功筛选饰纹姬蛙四碱基重复微卫星位点15个,检测5个种群105号标本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为8.5(4~1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71(0.26~0.9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4(0.63~0.90)。表明这些微卫星位点可以用于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2.饰纹姬蛙的遗传多样性与谱系分化:  (1)基于微卫星位点多样性的遗传多样性与谱系分析  检测了24种群391号标本,显示平均等位基因数7.0(3.9~9.4),平均观测杂合度0.70(0.49~0.80),平均期望杂合度0.76(0.62~0.8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70(0.56~0.81)。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21(0.02~0.38),其中2.54%的为Fst<0.05,20.65%的为0.05<Fst<0.15,48.91%的为0.15<Fst<0.25,27.89%的为Fst>0.25,表明饰纹姬蛙种群间呈高度分化状态。  基于24种群391号标本的10个微卫星位点,Structure的分析结果表明饰纹姬蛙可分为2大组,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地的种群聚为第一组,其余种群构成第二组,第二组可分为3小组(小组1:云贵高原东部和华中地区西南部,包括贵州独山、湖北麻阳、湖南桑植、湖北武汉;小组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小组3:华东华北地区,包括东部沿海各地区以及陕西洋县)。表明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地种群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单元。  分析2大组的基因流发现,基因流大致从四川盆地,经由云贵高原,向华南地区扩散,同时华东华北地区也向华南地区扩散。  遗传分化和地理因素相关性分析得出,饰纹姬蛙的种群遗传分化在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较弱,只有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的种群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是显著的。  (2)基于线粒体基因片段序列的遗传多样性与谱系分析  测定了54种群291号标本的线粒体Cytb基因片段序列和55种群597号标本的COI基因序列。整合有关已发表序列(183条)比对后的Cytb序列片段长588bp,变异位点53个,有26种单倍型;COI序列片段长618bp,变异位点77个,有47种单倍型。海南种群和大陆的种群没有共享单倍型。  基于线粒体两种基因片段所建的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一致,显示饰纹姬蛙的分布大概为2个支系3个大的类群,其一是以四川盆地为主的四川盆地地块,包括部分云贵高原及华中过渡地区;第二大类群是华东沿海地区;第三大类群是华南地区,包括广西南部地区以及海南岛。这也印证了由核基因分子标记分析所得出的结果。部分节点支持率不够高,说明支系间的关系不明确。  历史种群动态分析显示饰纹姬蛙可能经历了近期扩张的过程,且存在亚分化。  3.四川盆地饰纹姬蛙种群遗传多样性与格局:  (1)遗传多样性结构分析  检测了29种群567号标本的10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7.5(5.4~8.8),平均观测杂合度0.74(0.64~0.82),平均期望杂合度0.74(0.64~0.7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68(0.59~0.72)。平均Fst为0.06(0.01~0.17),其中35.47%的为Fst<0.05,63.55%的为0.05<Fst<0.15,0.99%的为0.15<Fst<0.25。此结果表明饰纹姬蛙在四川盆地及其周边范围内呈中低度分化状态。  Structure的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饰纹姬蛙可分为两组,一组由盆中丘陵区、成都平原南部及盆周南部山地种群组成;一组由盆周北部及东南部山地种群组成。  分析29种群间的基因流发现,四川盆地内部各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长江在三峡地区显示出了明显的隔离效应,阻碍了种群间的基因流动。  四川盆地29种群的线粒体Cytb单倍型4种、COI单倍型17种,拼接后的序列单倍型11种,且单倍型网络图均呈星状分布。  历史种群动态分析表明四川盆地饰纹姬蛙近期可能经历了种群扩张。  (2)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关系  四川盆地内遗传分化和地理因素相关性分析得出,盆地内种群的遗传分化受到的地理距离影响较弱,且海拔等对其影响效果也不明显。  (3)适宜生态位的模拟分析  生态位模型分析显示,目前该物种在整个盆地分布广泛;且四川盆地的饰纹姬蛙,从末次冰期至今,适宜分布区范围扩大。  结合单倍型网络图、历史种群动态分析、生态位模拟结果,发现四川盆地饰纹姬蛙近期发生了种群扩张,可能自西向东的长江水系成为了促进饰纹姬蛙种群扩散的动力。  该项工作成果有利于澄清饰纹姬蛙的系统学问题,对制定物种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深入阐明该地区物种多样性格局形成的动力、机制、过程等问题提供支撑。
其他文献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nt的非编码RNA,在动物、植物以及病毒中均有存在,广泛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等生命过程。目前发现约一半的人类基因受miRNA调控,一些重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碳丢失的重要环节,其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大气CO2浓度的较大改变。研究土壤呼吸有助于加深对全球碳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认识。
GaN由于其优越的物理性质和在高温高频大功率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潜力,近年来一直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青睐。尤其是当p-GaN材料生长的研究获得很大进展后,双极器件和光电器件受到
光子晶体的概念为全光缓存器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想法。通过光子晶体波导实现可被实用化及拥有出色缓存性能的光缓存器对全光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光子晶体波导实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位
藻类水华造成的水体异味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水环境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淡水湖泊受到严重污染的今天更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水源水质恶化,我国饮用水中出现嗅味的情况越来
随着现代电磁场工程的发展,电磁散射问题已经成为计算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特别地,对电大目标的宽频带电磁散射特性进行快速、高效的分析,更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
小分子RNA(miRNAs)是一类内源非编码的单链小RNA(成熟的miRNA通常长21~24nt),以序列特异性的方式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上对靶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是生物体内基因表达自我调控的一种
原核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和土壤元素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氮循环等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甲烷(CH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