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海绵试点区典型地块径流污染控制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不透水地表面积增加,降雨径流污染已然成为影响城市水环境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将径流污染控制作为重要目标之一的海绵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对地表径流量控制和海绵设施对污染物削减的研究成果不断。基于地块径流污染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并对建成后海绵设施及地块的径流污染控制能力进行研究,对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海绵设施优化和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以苏州海绵试点区的2个典型地块为研究对象,在对降雨径流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块建设条件、需求和目标,因地制宜的开展海绵化改造设计并对建设过程进行跟踪总结;地块海绵化改造后,对建成后单体海绵设施的径流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构建地块径流控制评估模型,对地块径流污染控制成效进行评估。本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域内路面和屋面的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其中SS和COD的规律性最显著,其浓度随径流时间上升至峰值浓度随后趋于平稳输出,而TN、NH3-N、TP随径流时间的波动较大;污染物EMC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径流污染较为严重,多场降雨事件中路面和屋面的径流中SS、COD、TN、NH3-N及TP均不同程度超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不同地块和下垫面的径流污染程度总体上表现为住宅小区>公共建筑、路面>屋面。(2)路面和屋面径流中的SS与COD、TN、NH3-N、TP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其中SS与COD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表明利用对SS的削减率衡量对径流中常规污染物的控制较为合理;多场降雨事件中,路面和屋面的径流污染物均存在初期冲刷效应,但前30%径流量中携带的污染负荷均不足60%,表明初期冲刷效应较弱;应加强径流过程控制,以更好实现径流污染控制。(3)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遵循“现状条件及问题评估-海绵化改造目标确定-海绵化改造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海绵化改造施工-建成后效果评估”的流程,以径流污染控制为主要目标开展典型地块海绵化改造。结果表明,海绵化改造可在径流污染控制的同时实现地块更新,可作为城市更新中重要路径,但应确保海绵设施选取、设计合理,并开展精准施工和对设施进行科学的运行维护。(4)对建成后的9个海绵设施的出流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其径流污染削减能力。透水钢渣砖铺装、透水钢渣混凝土铺装对不同下垫面的径流雨水中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67.94%、67.63%、75.29%;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高位花坛对不同下垫面的径流雨水中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63%、77.80%、74.45%、72.46%、78.25%、71.89%;海绵设施对不同下垫面的径流污染削减能力为屋面>路面,组合设施削减能力>单体设施。(5)构建模型体系对典型地块海绵化改造后的径流量和径流污染控制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地块径流污染控制成效。海绵化改造后,住宅小区和公共建筑地块的径流控制能力分别提升了30.7%、40.4%;住宅小区地块对SS、COD、TN、NH3-N、TP的削减率分别可以达到58.44%、55.44%、39.71%、33.71%、39.71%以上,公共建筑地块对SS、COD、TN、NH3-N、TP的削减率分别可以达到58.96%、54.08%、36.80%、36.80%、38.68%以上;可见合理的地块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控制径流污染。
其他文献
登机桥在对接舱门后,飞机会随着自身的载重变化发生高度变化,因此登机桥必须工作在自动调平模式以避免和飞机舱门发生碰撞。登机桥通过调平轮上的编码器实现此功能,但该机构会发生假接触,打滑等问题,每次对接完成后都需要桥手进行检查。目前无人驾驶登机桥的研究在替代桥手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研究课题,即如何更准确且智能的检测机舱位移。本论文分析基于视觉的无靶标位移测量方法,主要研究了基于稀疏光流和特征点匹配的机舱位
在医疗领域中大量的专业医学知识以文本的形式存储,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对其进行分析处理能够帮助医生减轻工作负担。肺癌领域的前沿趋势预测可以为医生未来研究方向的规划提供参考,抽取医疗文本中的关键信息能够协助医生阅读文献,自动问答系统可以在不增加医生负担的情况下帮助大众查询简单的医疗问题。本文从以上几个需求出发,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于肺部疾病文本分析中以缓解医疗系统的压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针对
随着数字成像系统和深度神经网络相关技术的成熟,基于视觉信息和神经网络的多目标跟踪方法获得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密集人群场景下的多目标跟踪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基于检测的多目标跟踪(Tracking by Detection,TBD)相较于不使用检测的多目标跟踪(Detection Free Tracking,DFT)在这一场景下有更好的性能表现。TBD框架使用数据关联算法将检测器提供的目标检测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进程在电网公司的不断推进,信息系统的建设成为了业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主机指标数据。公司现有的运维方式难以从海量的主机指标数据中快速、高效地分析出有用信息,无法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基于此,本文从主机指标数据的预测角度出发,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时序数据挖掘的电网主机指标预测系统。该预测系统能对信息系统中的主机指标数据进行短期预测并将结果可视化,
时空轨迹是移动对象的在一定时间序列下的运动记录,时空轨迹具有丰富的时间、空间和语义特征,时空轨迹的时空特性和潜藏的语义价值使得时空轨迹挖掘成为数据挖掘领域具有挑战的前沿研究分支。时空轨迹聚类是时空轨迹数据挖掘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旨在挖掘出具有相似特性的轨迹簇,可应用于轨迹预测、异常检测等方面。然而时空轨迹数据数量大,数据内容和结构复杂,时空轨迹的本质特征隐藏于海量冗余信息中,处理流程极复杂。此外,
随着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目标检测任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其在智能安防,自动驾驶,航空航天等领域有者关键的应用。然而,当前目标检测主要存在特定场景下的训练数据缺乏,对小目标检测性能不佳等问题。本文针对数据缺乏问题,研究了通过生成数据对训练数据进行增强,再进行目标检测的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本文研究了一种合成目标检测数据的方法。首先通过DCGAN生成被检测目标的图像,接着
精神疾病是人类大脑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精神活动出现异常的一类疾病,精神分裂症则是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极高的一种,至目前为止病因尚未明确。网络神经科学的出现为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案,利用非侵入式成像技术得到患者的大脑影像来建立个体的脑网络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异常,对于认识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获取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正常对照个体的功能核磁共振
自然场景中的图形符号不仅存在于设计图纸、考卷中,还存在于道路指示牌、广告牌等场景中。目前,图形符号的检测与识别已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越来越重要的分支,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从传统的图像算法到利用深度学习进行检测,图形符号的检测与识别的处理方式日新月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应用了图形符号检测和分类识别技术的相关产品也应运而生。简单地说,图形符号的检测与识别其目的是智能获取场景中相关信息,
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过多关注语文知识的灌输,忽视了从多个方面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培养。而跳出“语文”教语文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跳出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积极地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不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奥地利作家施蒂夫特的长篇小说《晚夏》一般被视为一部发展与成长小说,作为其重要的教育要素之一,爱情对于小说叙事具有建构意义。不过更引人注目的还是其中爱与激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分析表明,小说展演的爱情是以祛激情为前提的,而这一过程最终则落脚到了对女性身体的遮蔽、移位和符码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