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断裂韧度是与其重要的材料参数,如何在通过有效的测试获得这两个重要参数一直是混凝土这类准脆性材料断裂分析的重点研究内容。由于混凝土材料的非均质特性以及试样对中等困难,很难通过直接拉伸的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常规的混凝土三点弯曲试验得到的断裂韧度具有尺寸效应等需要寻求新的测试方法来获取这两个与试样几何或尺寸无关的材料参数。混凝土断裂力学问题研究通常类似金属材料下制作的含直裂缝或尖锐V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断裂韧度是与其重要的材料参数,如何在通过有效的测试获得这两个重要参数一直是混凝土这类准脆性材料断裂分析的重点研究内容。由于混凝土材料的非均质特性以及试样对中等困难,很难通过直接拉伸的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常规的混凝土三点弯曲试验得到的断裂韧度具有尺寸效应等需要寻求新的测试方法来获取这两个与试样几何或尺寸无关的材料参数。混凝土断裂力学问题研究通常类似金属材料下制作的含直裂缝或尖锐V型切口,但实际制作中借助钢片插入等方式很难真正制成含尖锐裂缝的试样,在孔口总含有一定的曲率。同时在土木基础工程中有时也可能出现非尖锐裂缝的实际情况,因此研究包括U型孔口这类非尖锐缺陷在内的混凝土断裂问题对混凝土断裂试验的精度的影响及其自身的强度特性都很有必要。临界距离理论是联系材料微细观特性与材料宏观断裂特性的局部断裂失效准则,本文试图通过临界距离理论与带U型孔口的混凝土梁的断裂分析来得到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断裂韧度,为混凝土的断裂力学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为了研究U型切槽深度、切槽的根半径及骨料最大粒径对混凝土这种准脆性材料断裂特性的影响,本文设计4种U型切槽深度,4种切槽根半径及3种骨料最大粒径共66根400mm?100mm?100mm混凝土梁试件。采用三点弯曲方式对梁进行加载,通过电阻应变片法测得U型切槽混凝土梁的起裂荷载值,利用数字图像法来获取断裂过程区的长度以及切槽口的张开位移(NMOD),采取临界距离理论(TCD)对梁的广义应力强度因子和破坏应力进行研究分析,并且与能量密度准则(SED)以及有限断裂力学(FFM)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应变片法测量混凝土试件在三点弯曲加载过程中的起裂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条件下起裂荷载随着切槽深度的增加而变小,随着切槽根半径的增加而变大,且在切槽深度和根半径相同的情况下,最大骨料粒径Dmax=20mm时起裂荷载最大;(2)U型切槽混凝土梁在三点弯曲加载过程中的破坏荷载,在同一条件下,破坏荷载随着切槽深度增加而变小,随着切槽根半径的增加而变大,且在切槽深度和根半径相同的情况下,最大骨料粒径Dmax=20mm,时起裂荷载最大;(3)通过数字图像法测量U型切槽混凝土试件在三点弯曲加载过程中的断裂过程区的长度和切槽底端处的张开位移。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条件下,断裂过程区的长度随着切槽深度增加而减小,随着切槽根半径的增加而增加,保持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在骨料最大粒径Dmax=20mm时,断裂过程区长度最短。而NMOD值与荷载正相关,同一荷载下,NMOD值随着切槽深度、根半径以及骨料最大粒径增加而变大;(4)运用ANSYS结构分析软件建模算出U型切槽混凝土梁的应力集中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应力集中系数随着切槽的深度增加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小,而随着切槽根部半径的增加而变小;(5)采用由临界距离中线法推导出来的“双参数测试法”来测算混凝土的断裂韧度和抗拉强度,并与“双K断裂准则”的计算结果比较发现,双参数测试的测算到的断裂韧度结果与双K断裂准则中的失稳断裂韧度接近;(6)通过临界距离理论中的线法来对U型切槽混凝土梁的广义强度因子和破坏应力进行计算分析,并与能量密度准则和有限断裂力学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临界距离理论与另外两种断裂理论的分析结果相近,说明临界距离理论可用于分析带U型切槽混凝土梁的断裂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高铁建设的大力推进,许多高速铁路桥梁需要修建在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高烈度地震区。高强度钢筋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钢筋用量,节约成本和保护环境,而且可以解决混凝土施工中钢筋布置过密引起的混凝土浇筑振捣问题,所以高强度钢筋在高烈度区高速铁路桥梁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按照一般规律纵筋的强度提高,会导致构件的延性和变形能力降低。通过调研既有拟静力试验结果发现,绝大部分配置HRB500高强钢筋铁路RC
目前,无人机和无人车被广泛地投入到实际的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复杂的三维环境,无人机与无人车单独执行任务的成功率较低。无人系统的协同作战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的多数研究是关于单个无人机或无人车的操作,其生存能力以及适应环境能力不能满足在复杂环境执行任务的需求,本论文利用增强合成视景技术以及陆空协同操作系统来提高无人系统的生存能力。论文首先探讨了各类传感器对于在退化视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大力推进,一种具备生态综合功效的城市空间模式——绿网城市理论也由此诞生。本文即为对其用地功能的探讨。对理想城市理论、绿网城市理论、城市用地功能及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总结了绿网城市理想单元的条件设定和功能定位;并依据国际建筑师协会对城市用地功能的相关界定,列举了我国以及英国、德国、日本4个国家对城市用地功能的体系划分,分析比较了各国用地功能体系的差异,总结了我国部委整合条
随着分布式电源(DG)的大量接入,微电网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微电网具有拓扑结构易变,多端电源供电等特点,因此导致微电网的故障诊断面临诸多问题:如传统的故障定位判据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与政府的网络安全与主机安全正在面临日新月异的挑战,而单纯的提升边界防护技术已经无法应对目前严峻的安全形势,因此内网的纵深防御技术也正在被人们所重视。传统的异常检测方法主要依靠特征码识别与正则匹配,随着近几年机器学习的相关研究再次火热,将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当前大数据环境下的异常检测的方法也越加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现有的检测方法依旧存在检测时间长、检测准确率低、分类效果差等缺
中继协作通信能够有效对抗信道衰落、扩大通信覆盖范围。安全中继选择可提升中继系统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同时,机器学习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由于初期规划的局限性,城市化的过程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城市病”问题。为了从源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智慧城市”的首要目标,就是解决交通拥塞、环境污染和城市治理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时,往往需要大量的城市环境信息作为数据支持。因此,收集城市环境信息成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收集城市环境数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作为传统电源的补充和完善,极大的改善了配电网的经济性、智能化水平。DG具有污染小、可再生等的优点,但由于DG不同于传统电源的特征,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诊断研究日益成为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其中,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分析作为MCI诊断研究的主要方式已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为了深入研究基于脑电信号的MCI患者诊断方法,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各脑区神经活动的相关性。为了有效量化MCI这种神经活动的相关性,本文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基于相关
随着全球能源形势越来越严峻和人类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IIDG)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