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氧化钼薄膜电极的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制备及其光增强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作为一种微型电池,其厚度只有微米级别,而且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宽工作温区、高安全性以及结构灵活等优点,填补了锂电池在微型尺度上的空白,在微型器件与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在适用于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的各类正极材料中,无锂正极如MoO3、V2O5等材料因其高理论比容量而成为第一代固态薄膜锂电池的选择。然而,此类材料较低的电子电导率及离子扩散系数限制了薄膜厚度以及电荷传输的速率,从而导致整体器件较低的面积比能量和倍率性能。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策略对此类电极进行优化改进。针对此问题,本论文主要从两方面开展研究:(1)通过三维电极材料的构建,增强电极与固态电解质接触面积,促进正极与电解质界面电荷的有效传递,从而增强整体器件的倍率性能。本论文利用磁控溅射真空镀膜工艺,构建三维α-MoO3阵列,作为全固态薄膜锂电池正极。基于此种三维薄膜电极的固态电池,在50 m A g-1电流密度下表现出280 m Ah g-1的比容量,并呈现出优越的倍率性能(在500 m A g-1电流密度下表现出115 m Ah g-1的比容量)。相比于传统二维α-MoO3电极(在50 m A g-1和500 m A g-1电流密度下表现出205 m Ah g-1和的85 m Ah g-1比容量),其倍率性能得到明显改善。(2)在上述三维电极基础上,我们引入光场协同增强机制,进一步提升整体器件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光辅助增强体系是基于太阳能电池与储能器件集成技术演化而来的一种新的储能器件工作模式。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具有与薄膜太阳能电池类似的叠层薄膜结构及匹配的半导体制备工艺。因此,在基于透明导电基底的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器件中,利用α-MoO3的半导体光电响应特性,可调控其在储能过程中的电子结构,从而优化其储能行为。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证明,在匹配的光源(光源波长)照射下,基于三维α-MoO3正极的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在稳定循环过程中(循环电流密度)比容量可由155增至225 m Ah g-1。同时,其倍率性能亦具有进一步明显改善。结合电化学动力学分析技术、非原位X射线衍射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技术,我们证明光照环境下,电极电子电导率及离子传输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并且,由价带激发至导带的光生电子协同参与嵌锂过程,使电极表现出更高的嵌锂比容量。总体而言,本论文从微观形貌和光场辅助增强两方面,对基于α-MoO3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电荷传输路径及传输机制进行了优化,获得高容量和高倍率的储锂性能,为构建高性能薄膜电池器件提供新的策略及重要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学位
非晶态合金作为新兴的亚稳态材料,由于长程无序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本文基于脉冲电沉积技术进行非晶合金的能量状态调控,制备低能超稳态Ni-P非晶合金和高能态Ni-P、Co-P纳米非晶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差式扫描量热仪、综合物性测量系统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低能超稳态非晶合金。基于传统单脉冲电沉积法制备非晶态
多文档摘要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相比从一篇文档中提取出一个摘要的单文档摘要而言,多文档摘要研究的是从多篇文档中提取出一个摘要,这个摘要是对多篇文档内容的高度总结,通过多文档摘要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多篇文档的主题内容信息。近年来单文档摘要以及多文档摘要技术逐渐被广泛地采用,而多文档摘要相比单文档摘要存在着算法复杂度高、摘要可读性差、摘要冗余度高等问题,因此研究具有高质量的多
本文针对高速列车用7N01铝合金材料,通过预时效处理设计不同溶质原子偏聚状态,优化后续形变热处理工艺,研究不同溶质原子偏聚状态与位错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晶粒,组织以及合金强化机制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自然时效和欠时效预设的溶质原子团簇和GP区,相比于峰值时效与过时效预设的亚稳相以及稳定相,在后续轧制过程中可以钉扎更多的位错,导致更强的加工硬化效果。(2)自然时效时间不同,合金偏聚状态不同
鲁棒主成分分析(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RPCA)能够从一个数据矩阵中分离出一个低秩矩阵和一个稀疏矩阵,形成对特定应用的有效建模。该问题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例如,视频分离,面部识别,图像对齐等。目前,相关研究学者已对鲁棒主成分分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且提出了很多求解算法,例如邻近梯度法(PGM),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及Frank-Wol
精确的天线测量技术是进行天线性能优化、设计高性能天线的必要手段。从天线近场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一种机载喇叭天线的近远场变换技术进行研究。采用模式展开法推导天线的平面波展开公式和探头补偿条件下的近远场天线耦合公式。针对近场测量中探头误差进行重点讨论,使用混合公式法对探头误差进行补偿,并对测试探头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与公式法计算结果相比,进行误差计算。针对现有机载天线增益和相位中心的测量效率
正类和无标签类学习(Positive and Unlabeled learning,PU学习)作为弱监督学习领域中不完全监督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与传统的有监督学习不同,PU学习的目的是仅从正样本和无标签数据中训练一个二元分类器。由于PU分类器的训练不依赖于负样本,因此,在实际问题中,如果负样本缺失或者分布过于分散时,可优先使用PU学习来
随着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恶意软件种类不断丰富。传统恶意软件检测依赖人工提取特征,前期投入成本高且无法识别已有软件变体或新型软件,具有较强滞后性,为此引入深度学习解决传统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应用深度学习能够提高恶意软件检测的效率与准确性,但无法给出决策的明确解释降低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限制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深度学习的可解释性方法进行研究。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图像和表格数据,假定特征之间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深、大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对边坡监测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本文设计了一种以非量测相机为成像工具,以直接线性变换解析法为数学模型的摄影测量边坡监测系统,提出用智能手机代替传统数码相机以提升摄影测量边坡监测的便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通过对6款智能手机的检校实验和畸变研究,证明了智能手机成像应用于摄影测量领域的可行性,并通过室内对比实验和工程实践测定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确定了其在边
随着重型工程机械领域的迅猛发展,对于广泛应用的重载机械臂系统在性能和效率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液压油源装置作为重载机械臂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整体的驱动性能和能耗表现。因此,本文针对重载机械臂系统液压油源装置能量传递过程中,由于输入输出功率不匹配造成的能量损耗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工作:(1)介绍智能油源系统工作原理及总体方案。针对传统液压油源装置进行改进,引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