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大西高铁为工程背景,针对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本身为现浇混凝土结构,而双块式轨枕为预制结构,两者在交界处存在新、旧混凝土界面易开裂的情况,实际运营阶段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与道床板交界面连接状态会发生变化,甚至在运营初期即因施工因素形成初始损伤,从而影响到无砟轨道的实际受力,在这种工程背景下,本文以温度场及温度应力、混凝土强度理论等理论为基础,对处于新旧混凝土粘结面的道床板与轨枕块交界面在道床施工和运营阶段的真实受力情况进行了如下的研究:首先,基于热传导的基本方程及温度场的有限元算法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对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浇筑过程进行模拟,考虑道床水化热放热、外界温度变化、道床混凝土收缩,以及相互影响,研究轨枕与道床交界面的温度场与应力场。结果表明:只考虑水化热作用时,长边交界面在轨道纵向受压应力,短边交界面在轨道横向受拉应力;考虑混凝土收缩与水化热共同的作用时,混凝土收缩使长边交界面沿轨道纵向受拉应力,短边交界面在轨道横向受压应力,抵消了水化热在横纵向产生的拉压应力。此外得出道床浇筑温度及外界温度变化情况下道床混凝土施工阶段(浇筑及养护28d)轨枕与道床交界面不会因为不利受力产生较大的裂纹。其次,用cohesive单元模拟运营期轨枕与道床交界面的受力,对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与道床交界面在运营过程中受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年整体降温的作用下,道床与轨枕交界面长边在交界面法向拉应力作用下出现损伤,逐步扩展到轨枕角处的交界面,伤损由交界面法向拉应力与交界面沿轨道纵向的剪切应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短边的界面破坏主要是由于交界面沿轨道纵向的剪切应力造成,轨枕底部的交界面在与长边面相交的局部二次应力数值(CSQUADSCRT)达到0.4左右,交界面底面无伤损,交界面短边沿道床深度界面伤损逐渐变小,顶部伤损发展到纵向离长边60mm处,底部伤损只发展到轨枕角。轨枕与道床交界面在正温度梯度作用下,交界面在的正温度梯度作用下交界面的主要不利受力区域为四个轨枕角及长边中上部区域,轨枕角交界面损伤主要是由于剪切应力造成。在负温度梯度作用下,交界面在交界面长边主要由于交界面法向拉应力作用发生破坏,破坏发生在整个长边交界面,轨枕角交界面破坏发生在轨枕角交界面的上部;列车荷载作用下交界面的CSQUADSCRT数值最大为0.29,没有达到界面破坏的条件。通过研究分析轨枕与道床交界面在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受力情况及破坏趋势,为优化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及养护运营维修提供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