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16009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乳腺肿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特征,评价其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对116例乳腺肿瘤(良性63例,恶性53例)的超声造影特征进行研究,超声造影剂为SonoVue。观察病灶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包括增强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参数),评价其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论1、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不同,且恶性肿瘤造影后肿瘤范围较造影前增大,而良性肿瘤变化不大,此外恶性肿瘤的大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增强模式。 2、乳腺良、恶性肿瘤时间-强度曲线的参数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恶性肿瘤内部各感兴趣区域之间曲线参数差异较大,增强不均一,异质性较良性肿瘤突出,但二者之间存在部分重叠;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良性肿瘤增强持续时间不同。 3、乳腺肿瘤大小、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以及造影剂用量均为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关系。 资料和方法:观察了57例乳腺肿瘤,其中良性肿瘤30例(纤维腺瘤19例,腺病11例),浸润性导管癌27例,均行乳腺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观察其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并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进行微血管计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判断。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乳腺肿瘤的增强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与微血管密度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 结论:1、乳腺恶性肿瘤的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高于良性肿瘤。 2、乳腺肿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以及时间-强度曲线与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有相关性,即:乳腺肿瘤超声造影出现恶性增强模式者,提示微血管密度较高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表达,肿瘤有恶性倾向。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并用洛伐他汀进行实验性干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肾I/RI中非依赖降脂的肾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