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之间:朱子心性论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i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性论在朱子哲学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而心与理的关系则是朱子心性论的中心问题。在朱子思想中,心是道德修养的现实主体,理则是道德修养的价值本体,两者并非直接相关联,而是通过性方达到统一。与此相应,对朱子心性论的研究主要包括心论、理论与性论三大部分。其中,心论是关于现实主体之特点、功能与地位的研究,理论是对价值本体之体验与领悟的研究,性论则是对现实主体与价值本体之统一性研究。  朱子心性论思想是北宋理学思潮发展的自然成果。理学之兴起,始于儒家价值本体的重建。自二程之后,基于儒家价值本体之上的工夫论逐渐分化,形成了以道南与湖湘为代表的两大派别,分别主张“体验未发”与“察识端倪”两大工夫路向。朱子本人深受这两大思想流派之影响,通过对中和问题的苦思,他在自身工夫实践与总结北宋以来理学发展的基础上,超越道南与湖湘的“动静之争”,创立了以“中和新说”为标志的心性论思想。  在朱子看来,心是理气结合的产物,由知觉内容之不同而产生了人心与道心之别。他对人心道心同为一心而非二心的强调,符合心之现实性,也为修养工夫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认为心具有“为主不为客”的绝对主体性之特点,这种对于心的深刻体认则构成了其工夫论路向的根本出发点之一。对于理气关系,朱子既主张理气不离,同时又强调理气不同,这分别源于宇宙论综述与本体论分析之两种不同角度,而这两种角度之存在则是由儒家思想的根本特点所决定的。“理一分殊”是朱子的根本思维方式之一,对于儒学的发展与现代诠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性既是价值本体,又从属于现实主体,这种双重特点使其在朱子思想中实际起着沟通心与理的作用。朱子对性价值义的强调,坚持了心性工夫论的儒家方向,而其性一元论思想则丰富和提升了道德修养工夫的层次与视野。性对于心具有内在规定与构成作用,先天的决定着心之活动性。基于性的道德行为具有超自觉意义,与西方义务论思想有根本不同。朱子对心、性、情关系的细致分疏并非只是概念思辨,而有其深刻的工夫论依据。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价值本体与现实主体在朱子思想中是有统一性的。朱子工夫论之内涵与意义必须在性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为准确之理解,其中涵养与致知相辅相成,并且在终极意义上完全统一。  朱子心性论与陆王心学的根本差异在于对价值本体的理解上,这进而导致了两家在工夫论思路上的涵养与逆觉之不同趋向。朱子的工夫论虽有他律成分,但在本质上与陆王心学一样都是自律性的。
其他文献
《约伯记》的42章是本书的最后一章,在此,先前许多纠缠不清的主题本应该被引向一个最终答案时,故事却戛然而止,情节的每一步的推进都似乎把读者带入一个更加晦暗的境地,约伯谜一般
朱子礼学的创建,缘于他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积极应对,辽金的割据混战,靖康之变对政权和伦理纲常制度的破坏,使得南宋政权亟需重建礼乐文化价值系统。此外,儒释道三教的冲突与融
为表征全烟气暴露体外试验条件下的实际卷烟烟气剂量,利用石英微量天平(QCM)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建立了基于全烟气暴露的卷烟烟气剂量测定方法。利用QCM技术对全
在休谟的因果推断理论中,可以说存在着两条对立路线,一条是习惯所代表的感性心理推断路线,另一条是知性规则所代表的知性推断路线。针对这两条对立的路线,休谟给出了解决方法,即通
狄尔泰的生命解释学与历史理性批判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克服时代的种种危机、为了维护精神科学的独立性,狄尔泰着手进行了一场历史理性的批判。这是一场认识论上的批判,
近代科学革命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使得自身具有了强势的话语权,并对社会科学产生了深刻影响。社会科学中的实证主义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无差异,社会科学应以自
名牌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而且获得了市场的信任和赞誉,实现了企业义与利的统一,这也正是名牌企业的本质所在。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名牌企业在经营管理
学位
为研究电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性,采用DMS500快速粒径谱仪和模拟循环吸烟机,考察了加拿大深度抽吸(HCI)和ISO抽吸模式下电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气溶胶的粒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