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第42章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ag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伯记》的42章是本书的最后一章,在此,先前许多纠缠不清的主题本应该被引向一个最终答案时,故事却戛然而止,情节的每一步的推进都似乎把读者带入一个更加晦暗的境地,约伯谜一般的缄默与之后皆大欢喜的结尾形成了巨大的张力,文本自身造成的困难实际上也正是《约伯记》的魅力所在。文本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特点导致历来学者对其整体性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在此主要追随当代学者对《约伯记》的文本诠释路径,将文本最终以这样的形式保留下来是基于某种更深刻的意义,因此本文也将尊重文本本身的多元性特点进行研究。在诗歌体写成的2-6节中,约伯的发言并没有发挥出诗歌对话的作用,不失为一个失败的沟通,而在7-17节以神意为中心的散文叙事下却能发现一个“真实”的约伯,作者有意无意地为人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余地。虽然无法考察约伯是否确有其人,但在神话的外衣下,约伯的苦难经历既真实又神秘,本文将结合威廉詹姆斯关于宗教经验的研究,从该角度探求约伯个体信仰之路的苦难意义。
其他文献
胡塞尔的现象学以直观到的现象作为原初的给予性,作为研究的开端项。它不预设任何先在的假设,也不采用任何未经明察和反思的观点。直观行为是一切其他行为的奠基性行为。换言
法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学界对法哲学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然而,关于马克思对西方近代法哲学“人本主义”的研究却是不多见的。而当今我国所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