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甲苯及邻(间、对)二甲苯,脂肪酰氯、-溴代烷、氯磺酸和碱等为主要原料,经Friedel-Crafts酰基化、格氏反应、Pd/C加氢还原、磺化及中和等步骤,合成了结构明确、纯度较高的12种烷基芳基磺酸盐,用两相滴定法测定其有效活性物含量均大于95.0%。从9种单一结构的烷基芳基磺酸盐中依次取出5种分子量的烷基芳基磺酸盐,经一定比例进行复配得到复配体系的平均分子量分别为390、404、418、432和446及其5种不同的分子量分布,分别为:递增分布、递减分布、正态分布、反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确定了固/液吸附的液固比为50:1,油砂的饱和吸附时间为28h,石英砂的饱和吸附时间为12h。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及磺酸盐、盐、碱及醇浓度对磺酸盐活性剂在油砂/石英砂上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Elovich方程能够更为准确地描述磺酸盐活性剂在油砂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磺酸盐活性剂的吸附活化能速率常数相近且随磺酸盐分子量增加而增大;相关系数r2在0.98160.9929之间,表明吸附不是一个简单的一级反应,而是由反应速率和扩散因子综合控制的过程;(2)烷基芳基磺酸盐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由吸附焓变为负可知,吸附是放热过程;(3)吸附量随磺酸盐浓度及分子量的增大逐渐增加后趋于平稳。在一定助剂浓度范围内,吸附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Na2SO4比NaCl的影响显著;随碱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NaOH比Na2CO3的影响显著;随醇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醇种类影响大小顺序为:叔丁醇>异丁醇>正丁醇。在相同条件下,烷基芳基磺酸盐在油砂上的吸附量要高于石英砂。通过9种磺酸盐复配成5种不同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方法,研究了复配体系与大庆采油三厂原油及其组分间的界面张力关系。研究表明,相同的平均分子量和不同的分子量分布导致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有所不同;同样,相同的分子量分布和不同的平均分子量其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