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视角下家暴议题的报道研究 ——基于四家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考察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iaopanzi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家庭暴力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媒体对于家庭暴力的新闻报道数量也日益增加。自2014年到2019年,我国传统主流媒体由纸媒转型到微信平台,2013年起纷纷在微信注册自己的官方微信公众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网民规模的迅速扩大,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也日益剧增,而这一时期,反家暴法制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基于此,本研究以媒介框架理论为视角,以臧国仁、钟蔚文两位台湾学者提出的框架三层次结构为理论基础,对《人民日报》、《澎湃新闻》、《中国妇女报》、《法制日报》四家媒体微信公众号关于家庭暴力的新闻报道样本进行量化分析,从高、中、低三个框架结构层次进行层次建构,展示出自2014年初至2019年末自《反家庭暴力法》前期提请审议到后期实施推进的过程中,四家媒体微信公众号家暴议题框架是如何建构,并得出四家媒体微信公众号家暴议题的框架建构特征:《人民日报》主流意识形态下的“成效”框架;《澎湃新闻》市场逻辑主导下的“情感”框架;《中国妇女报》紧贴女性权益的“多元”框架;《法制日报》深度评析下的“法制”框架。四家媒体关于家暴议题媒介框架的形成受到新闻媒介组织框架的规制、社会文化情境、新闻个人认知框架的影响。同时,研究发现四家媒体公众号关于家暴新闻报道呈现出来的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存在一些偏差,针对这些偏差,笔者从媒介组织、记者个人、技术这三个层面提出优化家暴报道的优化路径。
其他文献
维阿切斯拉夫·谢苗诺夫作为巴扬领域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无论他的改编作品还是原创作品都深受演奏家和学习者们的喜爱。全文分为绪论和正文的三个章节。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写作宗旨,从选题意义,学术史回顾,研究思路及方法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章简要梳理了作曲家的创作特点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谢苗诺夫的创作特点出发,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一步介绍。接着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为下一步的具体分析做铺垫。第二章对
基于互联网技术而迅速发展的自媒体,颠覆了传统时代的传播模式。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话语权的解放,公众话语逐渐从一个潜在的垄断状态演变成开放的自由表达的场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自媒体为普通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空前开放的自由空间,公众可以在此空间中随意获取信息、发布信息以及发表意见。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渠道,赋予普通民众更多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公众“渴望发声、渴望被听见”
近年来,神木县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城市的防洪排涝系统却得不到有效改善,城市化步伐远远超过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建设,因此每逢暴雨侵袭时,就会出现“城市观海”的现象。本文将榆林市神木县锦界工业园及附近区域视为研究对象,分别模拟不同重现期下研究区域的内涝情形,分析原因,提出工程改造、增设LID措施、添加雨水调蓄池,从而提高研究区域的排水能力,达到防治内涝灾害的目的。将改进后的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成果如下
中分辨率的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的得到土地利用分布状况,还可以长时间、短间隔获得连续的变化图像,对土地利用的动态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运用景观学对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长时序的分析,可以将城市发展量化为数据分析,不仅可以为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的依据。本文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对北京市建成区的绿色空间进行分类,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
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宗教场所持续地吸引着访客。由此,宗教旅游,也可以说一种文化遗产旅游,被认为最古老的旅游形式。宗教遗产旅游业在持续发展着,教堂,寺庙和清真寺等宗教遗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宗教意义,同时因为其娱乐、教育和文化价值。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估计,每年有3~3.3亿的访客拜访世界各地的主要圣地。为了有效地处理宗教文化遗产地旅游,并从这些遗址中获得更高的
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诸多特色的艺术源源不断的在中原地区发展传播。传播中最具特色的是西域文化的璀璨明珠乐舞艺术,而乐舞艺术中传播最为广泛的胡旋舞又独显其魅力。本文通过搜集查找文献资料以及壁画文物,先对胡旋舞的表演风格特色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了原境研究法中乐舞表演原始情境意象的再现方式(表演环境、表演条件、表演人数),进行综合考量试图寻迹其原始情境,从而进行创作与表演的体验。并
诗词曲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四大传统体裁。赋,源于战国末期屈、宋、荀卿,经汉之大赋,至东汉魏晋之抒情小赋,再至南北朝骈赋、唐代律赋、宋代文赋之嬗变,不变的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内在美学特征。然而目前对赋的英译研究局限于从文体、结构、语义、语用角度分析赋在译本中的文体再现、言语形式重构、语义内涵移译、语用功能对等以及译者的翻译策略等,缺乏从翻译美学角度对赋这一本体美学特征的再现研究。本文意在从翻译美学的角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了一批从单一商业模式转变为多模式的商业综合体,其功能多样、人员密集,消防救援困难,尤其建设在坡地之中时,接地方式、规划选址、消防设计等方面也都不同于一般的平原建筑,所带来的消防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国家现行防火规范对此类建筑已不能进行全面的指导。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收集了国内外关于坡地建筑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类建筑的相关基础性研究之上,对比国家消防规范和其
泰国职业学校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设了汉语课程,这些职业学校有曼谷京都商业学校、大城商专学院、清迈西北职业技术学校等。汉语等外语课作为职业学校的必修课,其开设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就业率。而在这众多的职校之中,私立职业学校因其技术培训的强专业性和学习氛围的国际化更拓宽了学生的就业前景,成为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不二之选。但是,与之不匹配的是长期的教学效果低下,这应该引起在泰从事汉语教学相关工作的广
本文是基于笔者的翻译实践完成的。翻译实践原文来自于Agricult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作者韦恩·拉斯姆森,曾就职于美国农业部。该书内容详实,从不同的角度详细地记录了美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中美两国在农业领域的交流由来已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了解美国农业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在农业领域更好地交流与合作。原文历史信息丰富,以翔实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