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的比较研究——以上教版和美国哈顿·米福林版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参考书在中小学教学工作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本好的教学参考书能帮助教师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借鉴其所能提供的资料和教学建议,进行教学预设,将这些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根据2004年教育部“教材选用与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组对现行中小学教学参考书的基本状况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在理解和领会教科书,搜集相关教学资料、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学方案过程中要参阅教参,其使用教参的人数占94.0%。然而,与极高的教参使用率相反的是,一线教师对教参的满意率却很低,持不满意态度的达55.0%。可见,现有的教学参考书不能满足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鉴于以上人们所做的调查,笔者发现在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参的内容显得有些过于单薄。因此,笔者试图通过研究美国的教学参考书,并进行中美教学参考书的比较,试图找到我国教学参考书的薄弱之处,希望能够为我国教学参考书的编写提供借鉴。笔者选取了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参考和美国哈顿·米福林版小学一年级语言艺术课程教师版用书进行比较分析,试图通过分析和比较中国与美国的小学教学参考书编写的各自的特点,为我国小学教学参考书的编写提供可操作性意见。   全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讨论研究本文的缘由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教学参考书的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研究教学参考书的缘由。   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中美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教学参考书发展历程的梳理,了解中美两国在教学参考书的编制方面的研究变化。   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中美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的框架结构并通过对比分析论述了中美两国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之间存在的异同点。两国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的框架结构有三个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有目录结构、单元介绍的结构和具体教学建议的结构。不同的地方在于,美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多了总体结构、主题资料结构。   第四部分阐述了中美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比分析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中美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的内容都包括了三个方面:教材编写说明、阶段或单元说明、课文教学建议。不同的是,中美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在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大不相同。中国的小学语文教参中的内容比较简单,说明也比较扼要,大多是赏析型的表述,具体的教学方法较少。而美国语文教学参考书中的内容不仅详细丰富具体,而且提供了各种教学策略和支持资源。   第五部分阐述了中美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的版式,并通过对比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上教版与米福林版的教参在印刷版式上截然不同。上教版采用的是传统的条目式的版式,看上去条理清晰。米福林版采用的图、表、文字相结合的非传统式的版式,看上去非常华丽。尽管两套教参采用的是截然不同的版式,但是在突出重点的效果上却是非常一致的相同。   第六部分是论文的结论部分。笔者认为中美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各有千秋。两套教学参考书不论是在框架结构、呈现的内容还是版面设计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优势。针对上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的弱势,笔者提出了两点修改建议,一是适当地调整教学参考书的版式,二是适当地增加教学参考书的参考建议的内容。
其他文献
农业文明的终结似乎是一种必然,工业革命、工人阶级的出现、资本主义的发展,等等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作为生产和生活的场所,它的社会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教师是一个运用特定专业知识和独特工作方式、方法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群体。21世纪是一个知识高速增长的世纪,随着计算机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总量成几何级数增长。在这种情况
跨文化心理研究是当前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东西方人具有不同的自我结构。西方社会促进独立型自我结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适应抗战对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大后方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大后方的职业教育在逆境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在这个大的背景下,通过科学的体育健身锻炼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就成为了社会体育工作者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群众体育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实施《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