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心理研究是当前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东西方人具有不同的自我结构。西方社会促进独立型自我结构(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的形成,而东方亚洲社会促进互倚型自我结构(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的形成。独立型自我关注自我和发现自我独特的内在品质,强调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独立性,强调自我与社会分离。互倚型自我强调自我与他人相互间的依赖联系,是一种与他人相联系的自我。互倚型自我结构与自我扩张有相当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国外心理学研究者对自我扩张理论有大量的研究,自我扩张理论指出,自我扩张是人们的一个核心动机,人们为了提高自己达成目标的潜力而寻求将他人纳入到自我结构中,这与东方人互倚型自我结构正好吻合,重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然而,自我扩张理论是研究者在西方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并提出的,而西方文化培育的是独立型自我结构,其自我是与他人分离的,不与他人相联系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西方人会有自我扩张动机去寻求将他人纳入到自我结构中,重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呢?本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了自我结构的类型对自我扩张动机水平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西方人为什么有自我扩张动机的解释。已有的研究表明,虽然西方人表现出独立型自我结构,东方人表现出互倚型自我结构,但是,东西方人都同时具有这两种自我结构,通过实验操作能暂时启动东方人的独立型自我结构以及西方人的互倚型自我结构。这为西方人为什么会有自我扩张的动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西方人在生活中的很多情景下,会启动互倚型自我结构,因此产生自我扩张动机。据此,本研究假设:人们启动互倚型自我结构时才会产生自我扩张动机,而启动独立型自我结构时,不会产生自我扩张动机。如果这一假设得到证实,那么以上解释就是正确的。本研究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的目的在于考察能否通过实验操作来诱导出东方人的独立型自我结构。实验为3(启动类型)×2(自我描述)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启动类型为组问变量,包括二个水平,分别为独立型自我结构启动组,互倚型自我结构启动组和控制组;自我描述为组内变量,包括独立型自我描述和互倚型自我描述两个水平。实验2的的目的在于考察不同启动类型下,自我扩张动机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为单因素实验设计,启动类型也包括三个水平,分别为独立型自我结构启动组,互倚型自我结构启动组和控制组。因变量为自我扩张的动机水平,被试自我扩张的动机水平通过量表测量得到。本研究的实验结果部分支持了研究假设,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人的默认自我结构类型是互倚型自我结构。(2)通过实验操纵可以诱导、激发出中国人的独立型自我结构。(3)启动不同类型的自我结构会对自我扩张的动机水平造成不同的影响。启动互倚型自我结构时自我扩张动机水平较高而启动独立型自我结构时自我扩张动机水平较低(4)具有独立型自我结构的西方人仍然有自我扩张的动机,其原因可能是:西方人虽然主要表现出来的是独立型自我结构,但是互倚型自我结构也会表现出来,只是不占主导地位。因此西方人也会产生自我扩张的动机,但是与东方人相比,其自我扩张的动机水平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