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将HPLC的高分离效能与MS的强大结构测定功能组合起来,既具备强大的分离能力,又具有质谱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以及提供准确分子质量和丰富结构信息的特性,已成为药物研究中最重要的分析手段之一。药物代谢动力学是新药研发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对阐明药物疗效的物质基础及药理毒理学机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HPLC-MS技术可以实现对多组分的同时检测,正符合药代动力学需要对原药和代谢物同时分析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老年痴呆症已成为当今社会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为了治疗此类疾病已有一系列的促智类药物被开发并投放市场。但由于此类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同时现有药物在病灶聚集量亦有限。因此,在原有促智类药物研究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中药中寻找促智活性成分,已经成为促智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已发现数种生物活性强,药理作用明显的中药化学组分,有望作为新药进行研发。左旋黄皮酰胺和人参皂苷Rg1是其中的两个典型代表。左旋黄皮酰胺((-)-Clausenmaide)是从黄皮叶水浸膏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活性成分,具有脑保护和促智的药理活性,现已进入临床研究。人参皂苷Rgl是从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中提取的原人参三醇型皂苷,具有促智的生物活性。上述两种中药促智活性成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需要代谢学依据的提供,因此有必要采用适当的分析手段对这两种中药促智活性成分的体内代谢转化规律进行考察,并对原药及代谢物的排泄途径进行监测。本课题拟采用HPLC-MS技术对左旋黄皮酰胺体内代谢转化进行研究,并对人参皂苷Rg1的体内代谢排泄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左旋黄皮酰胺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转化研究目的:建立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LC-ESI-IT-TOF),分离检测左旋黄皮酰胺在SD大鼠尿液、粪便中的代谢产物。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4.6×250mm,5μm),流动相水相为0.1%(v/v)氨水溶液;有机相为乙腈,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左旋黄皮酰胺对照品对色谱及质谱条件进行优化,分析总结了其电喷雾质谱的一级电离规律和多级质谱裂解规律,以此作为左旋黄皮酰胺大鼠体内代谢物分离检测的依据。大鼠以150mg/kg剂量灌胃给予大鼠左旋黄皮酰胺,并收集036h的尿样和粪便,经适当处理后采用LC-ESI-IT-TOF方法进行测定。结果:根据生物体内药物代谢转化规律及母体药物裂解规律,在大鼠体内检测出左旋黄皮酰胺的8种代谢产物。其中尿液中检出了8个代谢物其中两种为Ⅱ相代谢产物,其余为Ⅰ相代谢产物;粪便中检出了4个代谢物,均为Ⅰ相代谢产物。结论:本文建立了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的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离分析了大鼠尿液及粪便中左旋黄皮酰胺的8种代谢产物。第二部分UHPLC-MS/MS法研究人参皂苷Rg1在大鼠体内代谢和排泄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大鼠胆汁、粪便和尿液中的人参皂苷Rg1及其主要代谢物Rh1及Ppt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并用于考察灌胃给予大鼠人参皂苷Rg1后代谢及排泄情况。方法:采用Shim-Pack XR-ODS II色谱柱(75mm×2mm,2.3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溶液(A)—0.05%甲酸乙腈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5mL/min;检测器为三重四级杆检测器;在多反应检测模式(MRM)下用于定量检测的离子反应对分别为Rg1(m/z):621.40—405.45; Rh1(m/z):621.40—441.40;Pp(tm/z):441.20—123.20;内标丙酸睾酮(m/z):345.10—97.10。大鼠以25mg·kg-1剂量灌胃给予Rg1,经适当处理后采用UHPLC-MS/MS方法进行测定。结果:UHPLC-MS/MS测定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和批内、批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灌胃给予大鼠Rg1后,有85.2%的原型药和代谢产物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而6.97%的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通过胆汁排出体外;仅0.0380%的原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结论:灌胃给予大鼠Rg1后,Rg1排泄途径主要为粪便排泄,主要在胃肠道发生代谢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