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动力响应计算方法的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w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交通荷载引起的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为了评价轨道系统引起的振动对轨道沿线环境的影响,对移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动力响应的分析与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要做出正确、适当的环境振动评价,首先要清楚列车运行时振动产生的机理及其传播规律。轨道结构一般包括轨道、轨道扣件、枕木、碎石垫层。而列车运行时,车轮和轨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由于轮重的作用使轨道产生弯曲变形,弯曲波就通过轨道各成分传给地基土并向四周传播,从而进一步诱发建筑物的二次振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主要内容可总结为如下几点: 1、首先采用分层法进行移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位移计算,然后进行速度、加速度和频谱特性分析。其意义在于:一方面它简化了计算,得到了近似解;另一方面,该分析是后面分析耦合体系的基础。 2、以第二章得出的结论为基础,考虑轨道和地基土的耦合作用,分别计算了不同荷载模型(车辆模型)、轨道模型以及地基土模型时地基土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地基土响应的影响:对地基土模型考虑了地基土厚度、弹性半无限空间模型和刚性地基模型;对轨道模型考虑了单梁模型和双梁模型,对荷载模型:分别将荷载模拟为一集中点荷载、单自由度集中荷载和双自由度体系。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这些结论对评价由轨道系统引起的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3、详细推导了薄层单元法的基本理论过程,计算了单位移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动力响应,并将此时得出的结果与第二章中用分层法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虽然薄层单元法是一种有限元算法,而分层法是一种解析算法,但比较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出的结果十分接近,从而证明了薄层单元法的可行性。 最后,在全面总结全文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文章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住宅产业的发展,各种新型的节能建筑体系迅速地发展起来,WZ节能建筑体系也是其中的一种,但是,这种结构体系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节能性能上比起其他节能建筑体系都有优势。在结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单层柱面网壳在强震下的失效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单层柱面网壳进行系统的研究:1.明确柱面网壳在强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及其特
本文对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和粘土的性质、新型滤料的制备、新型滤料的性能和结构特征、重金属的转化和行为以及新型滤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污泥
冷成型钢构件由于加工方便性和构件经济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冷成型钢构件的壁厚也越来越大,有远大于传统的冷成型构件壁厚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对厚壁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数值分析一般具有双重非线性的特征: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在数值分析的具体实施中会遇到两个难题:第一个问题是在轴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截面的应变
异形柱的肢厚通常与墙厚一致,避免了矩形柱在走廊和房间内外突出的缺点,使建筑内部美观、房间有效利用面积增加,因此异形截面框架柱在工程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然而在异
对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定位以及估计等是近年来土木工程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结构损伤检测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航天、土木、机械和核工业中,是一门建立在损伤机理、传感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冻土场地路基列车高速行驶振动反应特性.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1)冻土场地路基列车高速行驶振动反应现场实测及试验数据整
该文首先总结了目前关于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特性的研究现状确定了该文的研究内容,利用应力控制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分析循环应力比、加荷周数、频率、有效侧限压力及超固结比对
混凝土结构常常因耐久性不足而达不到设计使用寿命.导致混凝土性能劣化的因素有钢筋锈蚀、冻融破坏、化学侵蚀和碱—骨料反应等.有足够水分参与是上述混凝土劣化过程发生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