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铁矿与近代黄石城市的发展(1877-1948)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工业的兴起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特别是一些新兴工矿业城市,更是与工业化息息相关。作为资源型城市,黄石在近代得以形成和发展,首先得益于大冶铁矿,它因矿而兴,逐步开启了近代黄石的工业化。   1890年,张之洞在铁山开办大冶铁矿,到1913年盛宣怀在石灰窑建成大冶钢铁厂,黄石地区实现了近代采矿与冶炼相结合,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与此同时,铁矿带动了煤炭工业和水泥工业的兴起,创办了使用机器开采的王三石、明家湾、道士洑等煤矿,促进了民营煤矿的兴起与发展;商办的湖北水泥厂相继建成投产。为适应采矿、炼铁、煤炭、水泥等工业的生产,各厂矿自行发电,而后集中形成电力系统。矿业生产的工业化也促进了黄石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冶铁山至石灰窑江边的铁路,是近代湖北省第一条铁路,它不仅运矿,还运旅客;铁矿石、煤炭等矿产的巨大吞吐量促进了港口的建设和水运的发展。铁路使铁山、下陆和黄石港、石灰窑连成一体,构成了今日黄石市区的主体,而港口和水运的发展,又加强了黄石与国内外地区的联系。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和动力,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由于工厂的建立,工人数量增多,抗战前,大冶铁矿拥有矿工3000余人,象鼻山铁矿1000余人,大冶钢铁厂1300余人,其余厂矿也拥有矿工几千人不等。这些工人一部分来自当地的贫苦农民,一部分来自省外。这些来自矿山附近的农民,大多作为临时工,他们亦工亦农,农忙时在家种田,农闲时上矿山做工。来自省外的工人一般是作为技术工人存在,这些来自省外甚至国外的技术工程人员将饮食、婚嫁、穿着等新观念、新思想带到了矿区,改变了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同时,人口的流动和矿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商业的繁荣。矿区还附设有学校、医院、俱乐部等机构,提高了当地的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水平。昔日封闭、落后的小山村(铁山、下陆)和曾经繁荣的港口小镇(黄石港、石灰窑)因工而盛,形成了近代都市的雏形。
其他文献
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独具特色。中国很早就开始用粮食酿造酒。酒所具有的麻醉的功能能使人进入一个独特的感官世界,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本论文的主题是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简帛文献考察和分析先秦时代律管的功能和用途。  律管作为一件为乐器定音的标准器,在两《汉书》的相关篇章中被赋予了多种功能和用途,基本
西哈努克被誉为柬埔寨的“独立之父”,对国家民族贡献巨大,是柬埔寨的标志性人物。西哈努克在柬埔寨现代政治中曾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舆论充分肯定西哈努克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民国初年,司法制度沿用清末的四级三审制,并在全国各地逐渐实施。旧桂系时期的广西,也像全国各地一样,实行三级三审制即三级终审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均设立初级、地方、高等各厅
摘要: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油气开采成本直线上升,生产经营形势日益严峻。为了适应油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创新提出全员绩效量化考核机制。这一新型考核机制,从多维角度收集考核信息,使考核更加系统规范。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员工主动管理的积极性,引导职工转变观念提高价值效益。另一方面让班组各项基础工作和综合管理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精细管理,指标量化,指标体系,全员,绩效反馈  前言:  近年
本文利用喀喇沁左旗(以下简称喀左旗)档案,各类有关志书、调查报告等,对喀左旗的历史沿革,兀良哈部的进入、发展及建旗进行了扼要介绍,对喀左旗的政治、蒙汉交往、经济、文化教育、
契约文书是历史学研究重要的文献资料,通过取材民间的记载,以向下看的视角考察大众经济生活,有助我们深入客观地认识历史与社会。本文以云南省博物馆馆藏赋役文书为基础史料,研究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帮助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团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团组织特别
明清时期,灶户是与军户、民户相提并论的重要户籍。本文探讨明清时期灶户制度在一个具体盐场中的运行与调适,透过对具有灶籍身份的灶户的研究,分析灶户制度演变与盐场地方社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