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多,会计判断作为会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越来越被会计业界所重视。进入21世纪,我国陆续出台了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这无疑也为会计判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将我国对于会计判断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本文就有关会计判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从查阅整理相关资料入手,界定会计判断的内涵、外延与特征,理清了会计判断的成因及其发展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辨析了会计判断的定义与分类。而后分别阐述了三类会计判断的内容、特征、共性及相互联系。从主观、客观和环境因素这几个方面逐一分析了对三种会计判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新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会计判断产生的影响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选取了能够证明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关联研究中的报酬模型和价格模型来比较新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前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变化,从而说明对一般会计判断的影响程度,进而证明会计制度、准则、法规体系等对会计判断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就如何提高会计判断质量与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即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优化会计判断环境;提高会计判断主体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促进会计判断的质量与效率。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按照“大会计观”,从制造、监督和使用会计信息三个角度将会计判断分成三大类:第一类为会计信息的制造者所进行的会计判断称为会计职业判断,定义为:会计信息制造者在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的范围内,利用其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对外发布会计信息所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行为;第二类为会计信息监督者所进行的会计判断称为审计判断;定义为:会计信息的监督者利用其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在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状况进行评估时,对所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行为;第三类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所进行的会计判断,定义为: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利用其专业知识或职业经验,对企业提供的经过了审计以后的会计信息进行“真实性”与“有用性”判断,以做出相应投资决策的行为。从而澄清了会计判断中的一些模糊概念,延伸了会计判断的内涵,形成了较系统的会计判断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