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电工程的抗震一直是一项重要课题,随着我国水电事业向海外领域的拓展,研究中美抗震规范的差异对水电站厂房结构设计和抗震性能的影响,对完善我国水电工程抗震规范、促进我国海外水电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美规范抗震相关规定、抗震安全性评价、混凝土计算配筋量以及抗震措施效果评价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美抗震规范的差异性,并提出了在抗震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内容和成果包括:(1)对比分析了中美抗震规范条文在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分量和组合、计算方法、计算模型、抗震安全设计及评价等6个方面的异同点,发现中美规范对抗震计算的规定虽然存在差异,但两者的设计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在很多方面存在相通性。(2)为研究中美抗震规范差异性对具体工程的影响,依托某引水式地面厂房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别按照中美规范进行抗震计算,并进行安全性评价和配筋设计。结果表明,在评价素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时,美国的两级抗震设防标准的严格程度相近,中国的抗震评价标准相比较于美国的要严格;在配筋设计方面,美国规范比中国规范偏保守,无论是单独静力工况还是静动组合工况,美国规范的计算配筋量均大于中国规范的计算配筋量,在考虑地震作用后,配筋量差别更加明显。(3)针对该厂房的抗震薄弱部位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并分别按照中美标准进行抗震效果评价,发现中美标准在对抗震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时,结构地震响应量的变化会存在差别,但对抗震措施效果的评价结论是一致的。(4)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认为抗震设计时应注意尽量减小上部结构的质量,以减小地震作用下鞭梢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厂房上部薄弱结构的顺水流向刚度能显著提升此部分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同时要注意尽量不增加或少增加上部质量;网架屋面对上下游排架柱的连接作用不利于厂房结构的抗震,建议采用自由型式的限位滑移支座以减小网架对上下游排架柱的连接作用。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文章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