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金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的基本要素,资金缺乏、融资能力差、融资渠道狭窄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关注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资金约束问题。资金约束可能导致原料采购不足、产品供应短缺、丧失市场机会,可能进一步损害供应链绩效,供应链融资契约机制设置、融资方式选择成为供应链管理和运作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合理的供应链融资契约机制对提高供应链绩效、改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拓宽筹资渠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文以资金约束下的供应链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对融资方式与运营决策协调展开了数理模型推导与数值算例分析。通过考虑融资方式、风险偏好、市场竞争、破产风险的影响,构建出多种运作情境下的供应链投融资协调模型,研究了资金约束下的供应链运营与融资综合决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标准契约组合下的供应链运营与融资决策。提出一个包含多种融资方式的标准供应链契约组合,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各融资方式下供应链内部与融资系统的资金流动。以标准模型为基础,重点研究各融资方式下的供应链批发价与订货均衡策略,以及批发价决策的影响因素。综合零售商营运资金管理与市场利好程度,探讨零售商融资方式决策。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信用与信用担保模式下,零售商选择高订货;供应商批发价决策受到市场需求分布、零售商营运资金水平以及标准契约参数的共同影响;三类融资方式均具有其适用性。(2)考虑供应商风险规避的供应链运营与融资决策。考虑核心企业的重要作用,引入供应商CVaR风险机制,讨论了供应商风险规避下的承诺回购协同契约模型。首先针对于两类集中决策供应链系统,指出初始资金水平很小时,融资成本和生产成本促使供应链调高了需求期望值。针对分散决策,零售商订货水平与融资风险有关,受批发价、回购比例以及贷款利率影响,可能表现为放弃贷款、无风险贷款、风险贷款三种类型。针对存在融资风险的运营,指出供应商通过风险规避度可以调节供应链订货决策,达成供应链协同。进一步的数值算例表明:高度的风险规避使供应商攫取全部供应链利润;银行通过与供应链合作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与供应链达成共赢。(3)考虑银行风险控制的供应链运营与融资决策。建立核心企业信用担保下的供应链运营模型,指出银行下侧风险控制标准的引入相当于确定了零售商的最大贷款额(信贷配给),高利率增加违约风险,合理的利率区间内,担保融资契约才会形成。订货过程中,供应链内部的无风险转移(供应商销售收入)存在最值;供应商担保费率策略与零售商信用度息息相关;均衡状态下的风险分担与贷款利率有一一对应关系。零售商通过综合考虑贷款成本与期望收益确定最终贷款额。研究表明:信用担保融资契约实施后,供应链与银行均可获得超额利润,提高系统整体绩效。通过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利率机制,银行可以拓展自身业务,间接推动供应链协同。(4)基于Nash讨价还价的供应链运营与融资决策。议价能力对系统利润分配有重要影响,引入Nash讨价还价博弈框架研究了供应链运营与融资综合决策,指出谈判破裂点利润与议价能力相关的剩余利润共同决定了参与方真实利润分配,议价能力优势给参与方带来比Stackelberg框架下更多的渠道利润。供应链内部,产品利润、下游讨价还价利润、上游讨价还价利润均受到批发价的影响,研究表明:市场需求水平和议价能力影响零售商股东与债权人权益。不同的资本市场环境下银行的均衡利率决策有所不同,取决于资本市场为竞争性还是垄断性。议价能力影响供应商能承担的融资风险,议价能力一定时,贷款规模越高,融资风险高于市场风险,供应商决策中会着重考虑融资规模影响。(5)竞争环境下的资金约束零售商运营与融资决策。将供应链决策分为订货与融资、定价与销售两个阶段,资金约束零售商有银行借款与供应链金融两种融资方式选择。利率水平一致时,零售商净利润受到融资比例影响,融资比例越高,引发的融资成本越大;供应链金融利率优势下,均衡融资决策为均选择供应链金融,但利率水平差异可能使参与方陷入囚徒困境。随机市场需求下,竞争程度影响高订货零售商的订货量水平;融资过程中,融资成本是影响零售商决策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零售商可能选择两步融资,利率优势帮助零售商以低成本筹集初始资金,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最后,在总结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该研究方向下一些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