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格布(John Uzo Ogbu)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对一个国际著名教育人类学家的文本分析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d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格布(JohnUzoOgbu)(1939-2003)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资深人类学教授,是继斯宾德勒(Spindler)后,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人类学家。奥格布一生获得过大量的荣誉和奖励,包括:应用人类学协会的第一个玛格丽特·米德奖(1979),被选为美国进步科学委员会委员(1980),美国教育研究委员会杰出学者奖(1985)和教育研究杰出贡献奖(1998),1990年被选入国家教育学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命他为校友杰出教授(1989),1997年该校任命他为首席教授,2003年人类学和教育委员会,组织了一个关于他的工作的特殊的会议,并提名他获得该协会的最高奖“乔治和路易斯·斯宾德勒奖”,该奖在他去世后授予。 奥格布的研究涉及少数民族地位和学校教育、少数民族群体、文化和认同、教育人类学、人类学研究方法和理论、非洲人类学、城市人类学等。他的关于解释少数民族学生学校表现的多样性的理论框架成为教育人类学正统学科之一。他的著述很多,流传世界各地被译成多国文字,在教育领域和人类学领域都被广泛引用,影响巨大。 本研究将分析奥格布的奋斗史,首次在国内全面系统梳理奥格布的著作,对其基本观点进行梳理总结,为中国民族教育和人类学研究提供参考。奥格布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l、城市工业社会中少数民族地位和学校教育(minoritystatusandschoolinginurbanindustrialsocieties),这是奥格布的研究重心。他早期曾提出了“阶层化社会理论”,借用“卡斯特”的概念从宏观族群社会阶层分析角度来研究少数民族学生的低学业成就问题。随着研究的进展,奥格布又对其理论进行修正,提出了“文化模式理论”他将少数民族分为自愿移民和非自愿移民两大类,并从五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令其理论更加充实完善。 2、集体认同(collectiveidentity),奥格布主要研究人们的自我认同感,如他们是谁,他们属于什么或是如何感觉。奥格布着重研究了“社区力量”,总结了黑人学生在学校的策略,比如他认为黑人学生在学校里取得好的学业成就要假扮白人,并要采用一定的策略与其他黑人群体周旋,不然的话会被群体排斥。 3、文化和智力(cultureandintelligence),奥格布着重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文化和文化改变对认知能力和智力的影响,以及文化如何塑造和重新塑造人们的思想。他还提出了“文化生态理论”,强调文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作为资深教育人类学家,他对教育人类学学科研究方法和学科构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我国的教育人类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理论建构中国特色的教育人类学。奥格布作为一代大师其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和教育人类学学科构建发展都将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本文还分析了奥格布本人及其理论在学界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和少数民族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其他文献
大力开展高校竞技体育,促使竞技体育向院校化发展是当前世界和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湖北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理应密切关注这一发展趋势,及早做好理论和实践准备,以期
摘 要: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及村庄搬迁工作难度增大,动压掘进已成为大多数煤矿不可避免的现实,这给巷道的支护带来较大困难。漳村煤矿通过优化设计和施工工艺,在2305工作面瓦斯巷采用全锚索与让压、普通高强锚杆混合支护方式,保证了巷道使用的安全性和支护的可靠性,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为煤炭行业同类型巷道的施工提供了借鉴方案。  关键词:强烈回采动压影响 混合支护 技术探索  中图分类号:TD353.6 文献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的竞争,实际上也就是科学教育的竞争。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在大部分小学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国际间竞技体育竞争的加剧,以及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无疑需要大量优秀体育人才来充实我国体育人才市场,这就对培养高端体育
体育需求增长与国家投入不足的矛盾,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体育彩票则在很大程度上相对缓解了这个矛盾,体育彩票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发行体育彩票的方式吸收社会游资、弥补国家财力不足、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也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自从我国“198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发展体育奖券(也就是体育彩票的最初雏形),到1994年国家批准正式发行体育彩票再到目前为止,20余年来中共中央
城镇化对教育提出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更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城镇化不断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中,其变化的特征向乡镇中学教师提出了转变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