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扰素(Interferon)是在诱导剂作用之下,细胞特定基因控制所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干扰素是一种诱生蛋白,正常细胞一般不产生干扰素,只有合成干扰素的潜能,其基因处于被抑制的静止状态。当机体受到病原感染时,就会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的信号转导分子,诱导抗病毒蛋白的产生。干扰素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病毒感染的局部细胞和组织,发挥抗病毒、免疫调节等效应,其在机体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反应的转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测定干扰素的水平对于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评估疫苗细胞免疫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鸡的IFN-α和IFN-β蛋白,并且制备了抗鸡IFN-α和IFN-β的单克隆抗体。
1.根据NCBI数据库中鸡IFN-α和IFN-β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分别从鸡胚成纤维细胞中扩增出了全长为582bp和612bp的开放阅读框,在此基础上扩增了去除信号肽的基因序列。将去信号肽的序列连接到pET28a原核载体上,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鸡IFN-α和重组鸡IFN-β的去信号肽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成功表达,其分子量大小分别为24KD和26KD。
2.将镍柱变性纯化的rChIFNα和rChIFNβ蛋白作为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rChIFNα和rChIFNβ的单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分泌抗体的细胞上清均能与相应的重组蛋白发生反应,而不与另一重组蛋白发生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进一步筛选鉴定了识别内源性干扰素的mAbs,分别获得了5株(4A3、4A2、4A7、3A4、3E2)能稳定分泌抗rChIFNα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株(1F12、1G12、3C12、1H6)能稳定分泌抗rChIFNβ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叠加试验抗原表位分析表明,3株抗rChIFNα的单克隆抗体中,4A3和3A4识别相同的抗原表位,4A7能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将反应性较好、效价高的抗rChIFNα的4A7和4A3两株单克隆抗体腹水用辛酸—硫酸铵法和亲和柱层析纯化,并对4A7株单抗进行生物素标记,为进一步建立检测鸡IFN-α的方法提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