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慈“消极感受力”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极感受力”是济慈在其书信中创造的一个词汇。它用来指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特殊的接受力。尽管“消极感受力”在济慈的书信中仅出现过一次,且没有经过理论化的阐释,但是济慈研究者们一致认为,“消极感受力”构成了济慈诗学的核心。“消极感受力”内涵极其深厚,它强调有必要把诗歌的想象力从一味追求所谓的确定性、合理性的思想藩篱中解放出来,进而去追寻美和真。也就是说,“消极感受力”是诗性直觉自由流淌的前提条件。“消极感受力”看似矛盾,实则是济慈对诗歌艺术的一个最具洞察力的发现。  本篇论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引言,介绍济慈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历程、“消极感受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消极感受力”的大体内容,并简要回顾国内外“消极感受力”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的第一章,分析“消极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经受黑暗”的能力,即有能力接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和坦然面对未竟的纷扰。第三部分是第二章,分析“消极感受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感悟真谛”的能力,即以“自我否定”和感情移入为条件下的美和真的自然获得。第四部分即第三章,分析“消极感受力”的要旨——美,并对美、真、想象和感情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讨论。第五部分即结论,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文坛上掀起一阵文学“狂风”。随后,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为世界文坛所瞩目,甚至引起了“村上春树现象”。
学位
艾丽丝·门罗(1931-)享有“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盛誉。其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目前已经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14部。门罗的小说多以加拿大的乡村小镇为背景,关注小镇人们的生
性别是困惑着人类的永恒主题之一。每个人都会遇到性别问题,然而只有艺术家才能将其升华为有价值的东西。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文学的开拓者,是女性主义运动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