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文坛上掀起一阵文学“狂风”。随后,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为世界文坛所瞩目,甚至引起了“村上春树现象”。这部小说的中文译本出版后,在中国文学界也颇具轰动效应,相关学术论著不断涌现。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人生中的许多问题,如存在、生、死、爱、性、现实、虚幻等对立而统一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展示了一代日本青年与后工业社会发生碰撞后所产生的矛盾,使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苦闷和徘徊的内心世界。
村上春树作品的关注度日渐提高,然而关于这部作品的小说艺术创造的研究却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以后现代小说家身份活跃在文坛的村上,何以在创作方法上突然转向现实主义,以及这种创作方法为作品本身,包括村上小说的整体上的建构方式所带来的改变,尚缺少深刻的发掘,这也是本文的题旨与核心视角。
目前,人们对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采用的是现实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争议较多。本文将对《挪威的森林》中的相关艺术手法加以剖析,以便有助于我们了解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
本文将从《挪威的森林》的小说个性、艺术方法、创作方式以及“村上体”风格的变化等方面逐次分析,感受“村上体”虚实结合的创作方式,体会后现代语境与现实主义描写的融合方式、效果与个性特征。享受村上用他并不浮华的语言衬托出的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美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