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质量对绿色GDP的影响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olinkwe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现代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绿色GDP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转型、变革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模式对生态环境和能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与浪费,不利于经济的绿色发展。面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突出矛盾,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在带头引领和调节社会力量、改善和保障民生、完善政府职能、推动绿色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实现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持续的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然而,现在少有研究将绿色GDP和政府质量相结合,无法了解政府质量对绿色GDP的影响。同时,一些研究仅从绿色GDP体系构建等单方面展开研究,没有考虑到多要素、多角度结合。鉴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不仅探究政府质量对绿色GDP的空间溢出效应,还加入科技创新指标,通过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科技创新在政府质量影响绿色GDP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综述了政府质量影响绿色GDP的相关文献、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基于2004-2017年中国30个具有代表性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是探究政府质量对绿色GDP的影响机制,分别分析政府质量对绿色GDP、政府质量对科技创新、及科技创新对绿色GDP的影响机制。二是对绿色GDP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绿色GDP整体和局部的空间集聚特征,发现中国省际绿色GDP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和依赖性。三是实证研究政府质量对绿色GDP的空间效应及我国不同经济区域内政府质量对绿色GDP的空间效应。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政府质量对绿色GDP的溢出效应并进行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四是探究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运用Bootstrap法检验科技创新在政府质量影响绿色GDP中发挥的中介作用。五是政府质量对绿色GDP影响机制的优化策略。根据政府质量对绿色GDP的影响机制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可改进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绿色GDP的发展质量。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和结论为:(1)相比以往数据,选择了更可量化性、可操作性指标并重新构建了绿色GDP指标体系。(2)既考虑了政府层面的改革,也考虑了市场、企业层面的创新,结合空间模型与中介效应,将绿色GDP代替传统GDP加入实证分析。(3)通过空间效应将政府质量与绿色GDP结合,并加入科技创新的中介作用,可对本地区及其他地区绿色GDP发展,对贯彻新发展理念,转换增长动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等问题逐渐出现。大量研究表明,我国正面临着阶层分化逐渐固化的问题,无疑会加大收入分配差距,而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有助于缓解我国阶层固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尤其是在当今,在全球经济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上行乏力的情况下,优化国内收入分配格局已然成为拉动内需,释放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代际收入流动的研究正值当下。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1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怎样更好地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界定、内涵特征等进行分析,基于创新扩散机制、人力资本优化机制、主导产业转换机制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成长带动作用机制,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从全国、分行业两个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建设高速公路的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名震中外的成绩。由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具有投资总额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仅依靠各地各级政府投资建设,国家的财政压力将不断增加。因此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融资模式逐渐被应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作为该模式所包含形式之一的BOT模式,即“建造-经营-移交”已被各利益相关方所青睐,也是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建设的主要方式。由于高速公路建设耗时
2018年美国发起的贸易摩擦带来了中美技术竞争,对外技术政策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美国事实上通过知识产权规则、对内投资限制和对外出口管制等手段实现对关键技术的闭环保护,试图围堵我国企业获取美国先进技术的途径,阻碍中国技术进步。在这种背景下,技术竞争的新形势对我国的技术创新将会产生何种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是当下亟待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规则分析,探讨美国在技术竞争中利用的知识产权规则、投资审查
当前,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在信息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特征凸显,城市体系开始由“等级体系”逐渐向“关系网络”转变。因此,只有在城市关联网络视角下,综合把握各城市的资源、产业、技术、人才
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同时注重资源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是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根据现有研究所得出的一致结论,我国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整体发展逐渐趋于协调状态。但不同区域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区域产业结构、资源环境禀赋等因素影响,新型城镇化和资源环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由于每一区域新型城镇化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社会方面看,最重要的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从经济方面看,不平衡的发展表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鲜有研究涉及社会方面的发展不平衡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的影响,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地区经济差距纳
随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难以为继,如何让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投资要素值得重视。人作为创新和改革的主体,现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由于人力资本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仅靠个人和市场难以达到经济增长中所需要的平衡水平,需要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有政府积极参与
2018年1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并印发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十九大以后我国首个区域性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发展战略。山东省贯彻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战略,主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区域经济要实现创新发展需要提供高端人才和科技支撑,归根结底需要高等教育提供这类资源。深刻分
2013年,中国政府因势利导,在国际世界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模式。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广袤,经济水平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差异较大,区域创新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涉及“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各区域创新格局构建、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目前看来并不完善,而探索“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城市的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对我国形成东西呼应、面向全世界各国的崭新开放格局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