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及灌水量对玉米间作豌豆水分竞争互补的调控效应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adica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作因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资源、可以在有限土地上较单作获得更多的产量、生物固氮减少化肥用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受资源性缺水的制约,该模式在干旱地区的应用面临巨大挑战,间作水分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急需发展。鉴于地膜覆盖、免耕、限量灌溉技术在单作中显著的节水效果,将3项技术组装应用于间作,探讨其水分利用特征及其机理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以间作玉米豌豆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耕作措施(免耕RT、传统耕作CT)和不同灌水水平下(当地习惯灌水I2、减量15%灌水水平I1)研究玉米、豌豆对水分竞争互补利用的响应规律,揭示免耕、减量灌溉调控间作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机制,为在间作中集成利用免耕和限量灌溉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免耕具有弱化共生期豌豆对玉米带土壤水分竞争,增强豌豆收获后玉米带补偿利用豌豆带土壤水分的优势,从而获得增产效应,同时灌水减量会降低作物间水分竞争量。玉米播种前和玉米豌豆共生期内,在I2和I1时NT的玉米带向对应的豌豆带运移水分量分别为83.2mm和52.3mm。CT迁移量分别为109mm和73.2mm。NT较CT分别降低13.1%、18.9%和25.1%、29.4%。豌豆收获后,在I2和I1时NT处理下的豌豆带向玉米带分别运移96mm和75.3mm。CT处理分别为78.9mm和63.2mm。NT较CT高出13.6%和19.1%。2.免间作免耕灌溉减量处理较当地灌水水平传统耕作处理显著降低土壤无效蒸发34mm,全生育期耗水量降低111mm,耗水结构降低17.8%提高了水分利用。当灌水水平相同时,免耕处理对单作豌豆、单作玉米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无显著影响。在I2和I1灌水水平时,CT的单作豌豆棵间蒸发量较NT单作豌豆高出5.1%和6.3%。间作模式下在I2和I1灌水水平时CT间作耗水结构(E/ET)较NT高出8.3%和2.95%。间作与单作相比,在I2和I1灌水水平时CT处理下间作较单作加权平均低14.3%和29.2%,NT处理下间作较单作加权平均低10%和22.9%。3.免耕灌溉减量有利于降低豌豆收获前豌豆相对玉米种间竞争力,豌豆收获后免耕灌溉减量恢复效应优于当地灌水水平下的传统耕作处理的恢复效应。平均全生育时期豌豆相对玉米竞争力,在I2、I1时,免耕覆膜较传统覆膜相对竞争力分别降低13.8%和15.7%。在间作中可以适度增大作物共生期内种间竞争力,以提高作物产量。4.免耕减量灌水显著提高了间作水分利用效率,在减少用水量的同时获得了与当地习惯用水水平下传统单作及免耕单作相当的产量,且显著高于同灌水水平下免耕单作和传统耕作产量7.6%和11.1%。免耕减量灌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传统耕作当地习惯用水处理高7%。
其他文献
通过水提醇沉和Sevage法脱蛋白质获得茯砖茶、青砖茶、六堡茶、康砖茶、普洱茶和千两茶6种黑茶样品茶多糖,采用化学方法测定它们各自的中性糖、蛋白质、糖醛酸和多酚含量,并
<正>由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和国内相关大型企业、研究院所联合起草的无机酸碱盐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标准(见表1),已经于2012年12月28日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参见中
开发低成本、高活性和稳定的光催化剂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值得关注和研究。迄今为止,已见报道的各种光催化剂中,TiO2由于其成本低、效率高、稳定性好和对环境无害等优点得到科
<正>耳鸣是以自觉耳内或颅内鸣响而外界无相应声源为主要特征的病症[1]。耳鸣患者发病率15.5%~18.6%,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者占0.4%~0.5%[2]。中医治疗耳鸣具有简、便、廉、效等优
该文叙述恐龙灭绝之因的一种新解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和第三纪初期,当太阳系穿过宇宙间银河系庞大氢云团高氘幅射区时,大量对生命有害的氘粒子流射向地球,与氧化合生成
红曲霉是重要的丝状真菌之一,是药物开发的宝库,红曲作为天然物质具有多项复合生物活性功能及成分,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以红曲霉M739为研究对象,采用液体发酵技术,研
基于以电压矢量相角为变量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磁链和转矩方程,采用预测控制计算得出施加不同电压矢量相角的下一时刻磁链和转矩值,选择使磁链和转矩误差目标函数最
应大力开发宁南山区荞麦、莜麦绿色资源王建宇穆兰海马均伊(宁夏固原地区农科所固原756000荞麦、莜麦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耐旱耐瘠性强、食疗同源等特点,是宁南山区的优势作物之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实力发展迅速,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得到一定发展,在经济方面,我国的表现尤为突出,GDP总量巨大,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促使我国谋求在全球的国际地位,而一国货币是否具有国际影响力又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各国纷纷抓住这个机遇,努力促进本国货币国际化。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09年4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正>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实践创新"素养提到了一个十分显著的位置.该素养的培养最终需要依靠学科来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不过,这一教育目标得以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