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引发致残和致死的血管性疾病,可见于全身任何动脉,最常见的就是位于腹主动脉的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比较隐蔽,通常由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的主要威胁在于破裂,每年的破裂率为2.2%,一旦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率高达90%,所以腹主动脉瘤早期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开放手术,另外一种就是腔内修复术,现在在临床中,腔内修复术由于其创伤小、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独特优势,已经逐渐成为腹主动脉瘤的首要治疗方式。但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依旧存在相应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内漏。目前,超声凭借其无创性、无辐射性,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等优势,作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的首选检查手段,在检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中具有良好的阳性率。目的本课题旨在评估超声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中的临床应用,同时与CTA等进行对比,评估其应用价值,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明确诊断的42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收集相关资料,记录每位患者性别、年龄。确定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患者是否存在内漏,如果出现内漏,确定内漏的部位以及内漏分型,随访每位患者在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超声的检查结果,同时对比分析相应CTA检查结果,计算两种检查方式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检出的阳性率。结果42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后第1个月超声检出内漏有13例,其中Ⅰ型内漏5例(Ⅰa型内漏1例,Ⅰb型内漏4例)、Ⅱ型内漏6例、Ⅲ型内漏2例;CTA检查结果显示内漏10例,其中Ⅰ型内漏5例(Ⅰa型内漏1例,Ⅰb型内漏4例)、Ⅱ型内漏4例、Ⅲ型内漏1例。术后第3个月复查,Ⅰ型内漏及1例Ⅲ型内漏经过手术二次干预,Ⅱ型内漏均未进行进一步治疗,超声检查显示,超声及CTA检查显示,经过手术干预的Ⅰ型内漏及Ⅲ型内漏均消失,在未进行处理的Ⅱ型内漏中,仅2例Ⅱ型内漏仍存在,超声及CTA均检出内漏的存在并且分型一致,但腹主动脉瘤瘤体并未发现明显增大,故未做进一步处理;第6个月复查超声及CTA,检查结果与术后3个月复查结果相同。超声对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检出率为30.9%,CTA对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检出率为23.8%。McNemar检验计算出p>0.05,两种检查方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75)。κ值为0.703,两种检查方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超声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检出功效与CTA一致,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患者提供另一种检查手段进行随访。另外,两种检查方式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